十三章. 买船(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伍家绝对好信用,第一笔钱迅速到账。兰芳这边,商行和航运公司的架子也搭起来了,集资的也有几十万。

可是船呢?现有的这几条小帆船,虽然快,可是又不是当海盗,载货还是要大船,越多越好的大船,最好还是轮船。新船就是有的话,买也来不及,还是找旧船。

兰芳撒出关系网,同时在广州、香港、新加坡、爪哇、槟城等地寻找目标。竹网龙堂的关系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兰芳特使和竹网龙堂的人在船上反复商量,规划出实施步骤的细节。

在到达新加坡的第一天,马上分头安排。

有的人与龙堂的人打招呼,负责电报联络几个地方的关系,搜集确实的情况;有的人联络当地关系,安排接触当地英商。还有的直接联系第一批采购事宜。

在新加坡,竹网联系到马来半岛的华帮首脑,表明可以联系当地英国官员,采购船舶。竹网龙堂和兰芳马上派人前往。

一了解,有三家公司愿意出售六艘旧蒸汽机帆船,目前船都在亚洲;因为中国内战的原因,暂时没有出售蒸汽铁甲舰的可能。

在新加坡的谈判组,马上要求对方提供资料,一面指示在华人员,联系可信任的技术人员前来新加坡进行技术核查。

从吉隆坡传来消息,甲必丹刘壬光可以帮助他们。事不宜迟,马上派员专门赴马来拜访甲必丹刘壬光。

英国在1826年设立了隶属加尔各答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海峡殖民地,并渐于马来半岛扩展影响力。初期的海峡殖民地包括槟城、新加坡及马六甲。到1867年,设于伦敦的殖民厅接管海峡殖民地。

当时,许多马来州属的统治者为了解决州内的纷争而向英国殖民者求助。在殖民厅接管海峡殖民地的十年内,一些马来半岛西海岸的马来州属也相继纳入英殖民者掌管范围。海峡殖民地的商人都希望英国政府介入马来半岛产锡州属的内政。另外华侨党派的纷争及内战,使英政府采取了有利于商人的炮舰外交。由彭亨、雪兰莪、霹雳及森美兰州所组成的马来联邦(非马来亚联合邦)为英籍总督们所管辖。这些总督听令于驻在新加坡的最高专员兼海峡殖民地总督;最高专员则直接向伦敦的殖民厅报告。其它的马来半岛的州属被称为马来属邦。虽然他们不直接从属英殖民者,但州内皆驻有英国参政司。四个北部州属:玻璃市、吉打、吉兰丹及登加楼曾经被泰国统治。英属北婆罗洲(现为沙巴州)曾被苏禄王朝统治,英籍的布洛克家族则管辖拥有大片森林的砂拉越州。

吉隆坡在1857年建立于鹅麦河与巴生河的交汇处。吉隆坡的马来语名KualaLumpur,原意就是泥泞河口。当时,雪兰莪州皇族,拉查阿都拉(RajaAbdullah)把巴生谷开放于采锡矿者,吸引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矿工来采锡。过后,吉隆坡就从而渐渐地发展起来。吉隆坡在1880年成为雪兰莪州的首府,统治马来亚的英国殖民政府也委任了称为“甲必丹”的华人领袖来掌管当地华人的事物。

刘壬光接待了特使和几位随员,已经了解了他们的来意,也极感兴趣。下午就约见了几个英国商行买办,结果他们都没有现货,手里也没有预定。

买新船的事暂时只能等与印度联系之后再说,几乎所有的关系都没有结果了,只有美国方面,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美国自己还正掐得欢呢。

几个人无精打采的坐在刘壬光安排的一所别墅里,好茶好饭,也是味如嚼蜡。从不能开局就如此不顺吧。能撒出去的人手都撒出去了,四处打探有没有船主卖船的可能,耐不住性子的都起了动硬的心。

这天,有位关系很好的当地锡矿主受叶亚来之托,赶来看望郑老大,要请各位前往锡矿小住。吉隆坡的“甲必丹”的华人领袖最著名的就是叶亚来。1854年,18岁的叶亚来,从中国南来,抵达马六甲。开始到卢骨矿场工作。1862年,应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的邀请到吉隆坡。叶亚来初到吉隆坡时,受命担任刘壬光锡矿公司的“总巡”,成为其得力助手,深受信任和重用。

锡矿当然想去,如果还没有买船的可能,就先去矿上看看。几个人也就不急了,摆酒吃饭。

酒桌上,矿主不经意间透露了修船码头有待出售的旧船,也有愿意出租的船主。这话一出口,在座的几个人顿时一个机灵,他们倒是可以帮助联系。

几个人马上商议,等消息一确实,随即前往码头,登船验查。

太巧了,船主因为急需资金,亟待出售这艘下水不久的货船,但是由于这艘转运锡矿石的货船正在作大修前的检查,修理结果没出来,谁也不愿意买。听说有人愿意购买,就急急慌慌的从香港赶来。

这时,从香港请来的美国技师也掀起到达。特使马上请美国技师仔细验看,这是伍家推荐的造船工程师,正在香港度假,兰芳请来,作为技术顾问。

还有一位在英国学习的华人技术人员作为他的助手和翻译,怎样做,他们可是反复商量过的。

两个人钻出船舱,一边用船主手下递过棉丝擦着手,一面直接指出了几个关键问题。

船主心都凉了,大骂造船厂。只一个眼色,兰芳特使的谈判代表就知道底了,讨价还价呗。

船主拿到远远低于原定卖价,又高于现在谈判的心理价位的全款,感激涕零。

大部分船员也就留下继续服务,这些船员,欧亚都有,刚为自己可能失业而烦恼,转眼有了这么一个东家,全都想不到。双方竟成了朋友,办完过户手续后,兰芳宴请英国船主、华帮领袖,几方尽欢而散。

英商答应,自己在印度和英国都会帮助兰芳他们的。就坡下驴,马上请其在印度英国帮助联系船舶事宜。一旦有消息,马上可以过去详谈。船主帮助牵线,租的船也签了合同。为了表示感谢,又给了船主一笔酬劳,船主又是一番感谢,双方作别。

倒是有不少的英国飞剪船,但是没有马上要出售的,要不就是价钱不合适,只好暂时作罢。买的租的蒸汽船一并检查、修理,准备回航。

1862年3月,那位大包大揽为大清国购买军舰的亨利先生,携巨款从上海出发,他沿途大肆挥霍,还故意在香港滞留一个月之久。在此期间,亨利反复向上海地方当局写信要钱,称美国发生内战,造船厂生意应接不暇,船价自然上涨,要杨坊等人追加银两,又从上海地方当局手中骗取白银60万两。之后,心满意足的亨利才不紧不慢地向美国进发,中途还停留在欧洲游山玩水,直到当年夏末才到达纽约。

和过去的历史不一样的是,与亨利同行的有几位在香港“巧遇”的兰芳国“商人”,已经和亨利称兄道弟。领头的一位不是刘玉振还能有谁?在来之前,就在总厅合计着在这笔卖中插上一脚,就是不能搞过来,也不能让那小子独吞了这笔飞来的横财。一到广州就联系眼线,知道了他的行踪,他一出发,刘玉振就带人缀上了。

此时,这边买下英国船的时候,在美国寻找飞剪船的消息还没有回来。

有了船,进货的事正式开始。在海峡殖民地,对于同样来自欧洲准殖民地的婆罗洲的客户,英商还算公道,面对相当不小的采购单,换哪位英商也得另眼相看。

兰芳的人提出的清单,完全是急需的机械制造类。审查英商提供的文件、报价之后,果然在新加坡的价格远比香港便宜,大家就对于在印度的船舶谈判很寄予希望。

中国的消息也回来了,这次兰芳在竹网龙堂国内关系的配合下,出手就是普通商户的十几倍的量,供货商对于这么大的客户当然不敢怠慢,没说的,折上折,几个代理都暗暗乍舌,大手笔果然油水大。

广州、槟城、马来半岛的货物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新加坡就接到了美国的电报,是好消息,家里也要加快进度了。

两艘船集合了,刘壬光帮助联系的一批机械设备、工具,以及一些洋布什么的,为其担保,只付了价格的六成,就起运了,余款待到达新加坡后支付。甲必丹刘壬光的担保,在马来亚那就是钱。

两艘船到达新加坡,补充了一些货,马上开赴香港,再转广州。怎么说也是洋轮,当然一切简化。

这时候,接到了消息,上次的英国船主来电了,说在印度帮助联系了两艘船,可以过来谈谈。

这里剩下的一切已经可以由其他人完成,贺公子带了几个人乘一艘郑老大的快船先回坤甸。马上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起航中国,一路西下印度。

那英国商人到真帮忙,联系了几个船主,带着兰芳的人看了一条又一条,两条快要淘汰的旧船,一大一小两条要转手的半新船到手。

竹网龙堂的人搞贸易可是高手,等兰芳的技术人员交了底,他们带着资料去谈判。

到了晚上,就回来了,合同签了。足足打了六五折,旧船就地整修,按三折算。

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知道那两位商人的底儿,要去南亚和中国采购香料和茶叶,就定了个附加合同,为他们提供一批香料。后来才知道,江四水已经通过新加坡舰队的弟兄了解到了这商人的底儿。又和老朋友詹姆士舰长联系,为他们引荐介绍。

二人大喜,原以为从印度转进中国南亚会和同行有一番竞争,谁想到,在这里遇到了英国驻新加坡舰队的老朋友,竟然就能订到原产地的货。

双方达成了协议,就在顺塔交接。三位英商还缆下了提供机械制造设备和物资。有了詹姆士.易斯特舰长的托儿,两个英商还帮助在印度搞到了一批枪支弹药。

詹姆士.易斯特舰长还赠送了一批武器,说是为了帮助抵御荷兰人。这倒让贺公子怀疑这里面有英国政府,至少是殖民地总督的背景或者英“中国舰队”司令凯古柏的主意。

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先接了再说。就在新加坡最豪华的酒店,詹姆士.易斯特舰长做东,宴请交易双方。

席上,詹姆士.易斯特舰长无意间透露一个消息引起了贺公子的注意,6月7日的英国《泰晤士报》(Times)首次披露了这一计划,报道称正在普利茅斯(Plymouth)指挥Donegal舰的阿思本,将受命指挥一支中国舰队。

贺公子脑子里一亮,顺口搭音的聊起了阿思本和这个中国舰队……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