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过去,随着战火愈烧愈北,袁潜再也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这机会很可能只有这么一次,一旦任由它溜走,就绝不会再出现了。
因此他去拜访了惠亲王绵愉,备陈自己满怀报国之志却不能被皇上信用的悲哀之情,言到极时,竟然伏地朝着皇宫的方向大哭不已。
绵愉慨然动容,击桌道:“列祖列宗分封宗室,本来就是为了拱卫大清江山,如今国有忧患,不用自己家的人,却还能用什么人去?”伸手搀起袁潜,安慰道:“奕訢啊,你别光顾着急,何不给皇上递一本折子,求他委你办差?”
袁潜擦干眼泪,苦笑道:“奕訢年幼才疏,圣意未知若何,实在不敢冒渎。”绵愉点点头,这两个侄儿中间的心结,他心里全有一本帐。老六的能力他更非不知,要怪,只能怪先帝临终糊涂,把皇位传给了老四。
他想了半晌,一拍大腿,道:“这有何难,五叔陪你一同上折子便是。”
袁潜等的就是他这句话,立时叩谢不已。
绵愉虽然有心,可他这个人并没什么高才,当下问袁潜该奏何事才好。
袁潜想了想,道:“如今贼匪兵锋已近南京,当前的要务,就是整顿兵备。”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份奏稿底本,道:“侄儿班门弄斧,起草了这么个底稿,求五叔给侄儿瞧瞧,改正改正。”
绵愉接过来打开,只见里面储备火药、安抚难民、筹裕仓库,以及严门禁、整器械、训练驻防官兵诸般事宜无不条分缕析,禁不住叫了一声好。
他合上折子,拍了一拍,笑道:“不必改正了,就照着这个誊抄。末尾一并署上五叔的名字,等明儿个早朝,我替你递上去。”想了一想,又道:“就在五叔这里写罢。”
袁潜唯唯答应,请了纸笔,一挥而就。写到署名处,却将自己的名字署在后面,反将绵愉给写到前面去了。绵愉捻须微笑,心想这个侄子倒懂得自己谦抑。当下收了折子,叫他先行回去。
次日朝后,咸丰皇帝召集众臣,问以平贼方略。满朝文武一筹莫展,一个个低下头去,不敢作声。咸丰气得咳嗽起来,“啪”地猛力一拍御案,大声怒道:“成何体统!内外文武大臣,视国如家者固不乏人,然泄泄沓沓,因循不振,禄位之气重,置国事于不问者,亦不复少!”
众臣伏地叩头,一时间嘭嘭訇訇之声响彻整个养心殿,像煞了社戏击鼓。咸丰不耐烦地用力挥挥手,怒道:“都给朕下去吧!”
众官如蒙大赦,鱼贯退出。绵愉却留了下来,口称有本启奏。咸丰一怔,这位惠亲王虽然贵为亲王,可是平日甚少对朝政提出意见,甚至自己为了表示尊重询问他的看法的时候,也往往得到些模棱两可的回答,怎么今日却这般勇于登先起来?
叫太监接过他的本来,打开来读了一遍,觉得所言甚有道理,再瞧署名,却是绵愉与弟弟奕訢连署的。
登时心中便有三分不悦,老六几时把五叔给拉拢过去了?
绵愉一直在下察言观色,见皇帝眉头一皱,立刻道:“我大清开国以来诸王,虽有阿其那、塞思黑凶顽之徒,但也有允祥、允礼诸位贤王啊!”
顿了一顿,见皇帝并不驳斥,又道:“奕訢素志忠直,才堪大用,又是皇上的手足至亲,还能有旁人比自己兄弟更加信得过么?”
这一句话说到了咸丰的心里,实际上他也一直在考虑让老六正式开始办事,毕竟近来可用之人太少,大家都是因循委卸,自己初即位时尚好,过了两年,便纷纷开始敷衍公事,就连特旨交办王公大臣会议的事情,他们也敢或托故不到,或推诿不言,或藉端闲谈,置公事于不问。如有人首先发言,必定给人目为专擅、浮躁。甚至于有的时候连会集也免了,直截了当地推给主稿衙门之中的司员、书吏,各衙门堂官胡乱画诺,如此相习成风,岂能不政风日下?
或许真是时候了,奕訢这些日子以来表现得很是老实,对自己十分恭谨,何况自己即位已有三载,地位早已经固若金汤,料他也不可能再生什么异心。
想了一想,咸丰对绵愉道:“叔父且去,待朕善加思量。”
绵愉知道皇帝已经动心,也就不为已甚,退了出去。
过得十来天,发下来一道上谕,叫恭亲王奕訢验看内务府所存的金钟,将之熔化铸钱。
这桩事情原是他岳父桂良所奏,说是内务府广储司银库现存大金钟三口,应当通融变折,以济军需;另外,历年查抄获罪官僚家产亦应核实确数。经内务府回奏说,历年查抄家产所得款项已经陆续用光,库内荡然无存,只有金钟三口,约重三万三千余两,未经传用。
于是,皇帝便令奕訢负责此项金钟熔铸化钱事宜。把岳父奏呈之事交给女婿去办,可见咸丰是极力表示他对奕訢的信任的。
袁潜奉到上谕,内心欣喜之情无以复加,可是面上却装得不动声色,好好打点传旨太监走了,匆匆回到自己书房,提笔写了一道奏折,说是自己荣沐圣恩,必定会“始终奋勉,勤慎奉公,以期无负圣主委任之至意。”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