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属于我的认知与属于她的认知(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绝对中立的原则,是建立在相信“人可以在不受他人的干预的情况下做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定的这一理性原则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理性原则包含的不仅仅是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而形成的那种基本的理性,而是一种人会通过对自己所掌握的所有资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收益与成本的评估之后,再对自己所要面临的情况做出决定的判断。

也就是说,盲目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完全不考虑自身利益的损失而执着地去追求某件事物一样,都是非理性的决策。

也就是说,我的这一原则的前提假设是我的干扰会使得他人在评估成本与收益时产生混乱,使他在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掺杂了我的思考。所以,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个人本身的各种形式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我都不应该插手。

依然以之前的作为侍奉部的一员对叶山进行报复的情况为例,在排除我的干扰的情况下,站在侍奉部的其他成员的角度本身,他们也许会认为在竞技上战胜叶山并不是一个太好的选择,因为这会对侍奉部的未来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或者说,站在一个社团的角度,如果公开站到了学校的人气值最高的学生的对立面,并不是一件理智的事情。但是,在我的影响下,他们先入为主地接受了侍奉部需要在此刻同仇敌忾对抗外敌的这个概念,而对对抗外敌后可能发生的结果无法做出准确的分析,这就是我通过我的个人行为影响了侍奉部的理性决策的一个案例。

那么,到其他案例中,这种情况也是相同的,比如在现在的雪之下与小春的对抗当中,我无论在两者之间做出怎样的表示出我自己的想法的,或者说我的偏向的动作,这就会对两个人的判断产生不良的误导,这种误导不一定是来源于我的直接的引导,也可能来源于一种对我的行为的观察而产生的自我分析。

也就是说,在最为理想的情况下,我作为形式上的侍奉部的一员,会对雪之下的决策产生影响,同时,作为曾经和小春关系密切的同学,我也会小春的决策产生影响。这个时候,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只能在两人的对抗过程中不发表任何意见,这就是所谓的绝对中立。

然而,这个绝对中立,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绝对中立本身,这是一个自我建构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无法得到其他人的认可的情况下,只会让旁观者觉得你在对其他人产生偏向。

比如美国的著名的1935年的《中立法案》——禁止了美国公民向国际战争的交战国售卖军火——这就是一个秉承着绝对中立的理论的做法最后导致了结果上的偏向的原则。我无意去探讨美国在做出《中立法案》的决策的背后所秉承的观念到底是什么,我们只需要得出结论是:1935年《中立法案》客观上有利于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的这一事实。这也是许多人把也许事实上真的不折不扣地贯彻了美国人自己理解中的“中立原则”的他们的做法成为“假中立”的原因。

回到我现在得知的这个情报——清泉中学与清泉大附中的内部的直接升学联系被切断了——上来。这个情报其实就可以解释清泉中学学生会现在迫切地想要与总武高联系这一件事了。

内部的保送名额被取消,这意味着一大批从进入清泉中学开始就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清泉大附中的学生,他们需要重新投入与其他学校学生同等条件的竞争的环境当中。对于这一批为了获得清泉大附中的报送名额而在音乐等非学业的方面做出努力的学生来说,他们之前的两年的准备成为了无用功。

于是,清泉中学学生会现在的诉求就是:在官方没有建立其他新的联系的情况下,在无论是科系设置还是在师资力量都与清泉大附中类似的总武高中打开一条通道,以满足清泉中学的那部分培养方式特殊的学生的升学压力。

然而,我得知这个情报,我是否应该告诉雪之下雪乃呢?如果从中立所带来的不干涉角度的结果来看,我自然没有必要告诉雪之下雪乃这个情报,因为这不是靠雪之下雪乃自己的情报搜集和判断得到的,而是通过我这个本来不应该不应该成为雪之下的情报来源的人得到的。

但是,正是因为我没有告诉雪之下这件情报的这件事实本身,导致的客观的结果是对小春有利的,虽然我本身没有做出价值上的偏向的判断,但是在旁人看来,我的这种做法,也许就是在偏向小春的逻辑前提下进行的刻意隐瞒消息的做法。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雪之下向我询问我有没有得知相关的情报,我应该怎么回答。如果回答“没有”或者“不知道”,先不说这是否不和中立的做法本身,就如我之前说的那样,只要我没有把这个情报告诉雪之下雪乃,那就会才其他人的认知中产生一种“由比滨和也有所偏向”的怀疑。

而如果在雪之下询问我之后,我又把这个情报告诉了雪之下,那么也许我可以解释为我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阐述了我所知道的事实,或者说这是我作为一个侍奉部的成员所应该完成的工作而没有任何价值选择上的偏好。但是,在旁人的印象中,我的“中立”的姿态已经事实上丧失了,因为从结果而言,我站在雪之下的一方为雪之下对抗小春提供了重要的筹码。

也就是说,你的心态是否是“中立”,虽然取决于你自身的选择,但是,你的状态是否是“中立”,这取决于环境和其他人给你的评价,而环境和他人,只会用更加极端的方式对你做出评价——所谓你一定会倒向某一方的评价。

然后,我的所谓的“绝对中立”,在旁人眼中就成为了1935年《中立法案》颁布之后的美国人一样的“虚假中立”。

那么,我所需要的,到底是自我认知中的心态上的中立,还是其他人眼中的状态中的中立呢?我想要做的,是前一种状态的自我满足,还是后一种状态的他人的建构呢?

如果是过去的我的话,我想要选择的是前者,自己的做法应该不受其他人的判断的影响。但是问题在于,我秉承绝对中立的原则的本身就在于我不想让其他人的决策受到我的影响,而当他们形成了一种“由比滨和也对某一方面有所偏好”的认知之后,他们的决策就已经受到我的影响了。

那么,仅仅是满足在自我满足层面的绝对中立就没有意义了。

但是,要在别人眼中建构一种“中立”的印象,这本身就是在影响其他人的认知本身了,这也就与“中立”所应该秉承的不干涉的这一做法相违背了。

所以说,绝对中立,这是一个虚假的命题。

-------------------------------分割线-----------------------------------

“和也,和也?”

“呃——啊,抱歉,前辈,这个,这个——”

糟了,糟糕了,太糟糕了,理论上应该是摆脱了之前的与小木曽前辈的尴尬气氛之后的首次长时间交谈和长时间的相处,我又发呆了。

“好了啦,不用解释了,”前辈的眼睛眯了起来,那是她的心情不悦的时候的一种征兆,“我是比较了解你的啦,你这个家伙又在胡思乱想什么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实际上很难付诸于实际的东西吧?”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