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还不知道在京城中一场针对自己的阴谋正要徐徐的拉开大幕,两个曾经的对手为了对付自己已经相互靠拢,此时将郑州所有善后事宜扔给苏进与郑洪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的黄琼,却将注意力投到了墙上那张随老爷子的圣旨一同而来的,老爷子赐予的地图上最下边的一处,大齐的广南西路。小理

虽说不明白老爷子怎么会给身处郑州的自己赐了一张地图的意图,但也知道老爷子绝对不会无的放矢的黄琼只能将这份修改自前唐贾耽《海内华夷图》的地图高高挂起,以示自己的重视。不过他想去琢磨桂林郡王府虽然不能说是一时心血来潮,但也受这张地图之不少益处,尽管这种没有经纬度的老式平板地图让他看着极为别扭。

手中拿着在福建这个桂林郡王府势力范围之一的地方为官多年的郑洪写下针对桂林郡王府的各种资料以及他自己的看法。尽管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桂林郡王府的真正实力恐怕这纸面上写的连十分之一都算不上,却仍旧让黄琼赞叹不已。

赞叹不已的同时,黄琼却心中隐隐升起了一股子隐隐的担忧。一个在财力上达到顶峰的家族,一个祖先曾经创造了极大的辉煌,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家族,下一步会不会生出某种异心来?要知道如今多年积累下来,不说别的,单从茶叶一项可以估算出来的一年进项,这个桂林郡王府近百年来积累的财力足以支撑其争雄天下。

如今天下乱象以生,若是势大财雄的桂林郡王府生了问鼎天下的雄心,那将会是对大齐最致命的打击。如今的桂林郡王府的势力早已经不再局限在福建、广南东西三路。湖广南路、江西大部甚至黔中路都已经是别人插不进足的地方了。甚至大齐财赋重地之一的两浙,桂林郡王府影响也极大。

俗话说无钱不聚兵,放着这么一个拥有一个随时可聚兵数十万的桂林郡王府在,黄琼不由的有一股芒刺在背的感觉。这个桂林郡王府明面上虽然不参与朝政,家族中的子弟更无一人在朝为官。但明面下的势力太大了。

现在的黄琼多少有些明白在后世之时,那位明太祖朱元璋为何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宁可被后世史书痛骂也要将沈万三抄家流放。任何一任脑袋略微清醒的皇帝放着这么一个财力雄厚而又势力庞大的世家恐怕都睡不着觉。

与后世那个只有钱但却无什么势力,否则也不会大拍皇帝的马屁却没有想到拍到了马蹄子上的沈万三相比,如今这个财雄势大,势力几乎已经遍布大齐江南半壁江山的桂林郡王府更是让人感觉到可怕。

黄琼研究这个桂林郡王府绝对不是闲着难受一时心血来潮。自在虎牢关叛军营地中于都指挥使和苏进的那一席关于桂林郡王府之茶叶的话,在加上初次见面之时郑洪对于桂林郡王府的那一番陈述,虽然话语不多,但也让黄琼听出一些眉目来。

对于桂林郡王府的势力究竟大到什么地步,黄琼知道恐怕很难查的清楚。但黄琼却有些搞不明白,这个桂林郡王府虽远在广南西路,但势力却早已经深入江南腹地,甚至向为大齐财赋重地江南东西路、浙江、湖广南北二路都已经为桂林郡王府的势力所渗透,为何朝廷却装作视而不见?

就算知道自己的祖宗有愧于人家,把人家给自己打了大半个天下的老祖宗硬生生的逼死,可也不至对其放任自流吧?桂林郡王的确是当年太祖、太宗皇帝联手逼死的,但这些年来朝廷对桂林郡王府也算是做到仁至义尽了。

不仅打破非历代刘不得封王的惯例,还恩准桂林郡王的爵位世袭罔替,准其世镇广南西路。要知道大齐的皇子的爵位都是递降的,藩地最多不过是一府,大多都是一州,将一路交其世镇,除了桂林郡王府之外,其他人就连自己当年那位叱诧风云,权倾朝野的外公淮阳郡王也没有这个待遇。当然这与自己外公与当年那位桂林郡王所为有天大的差别有关,可也不能不说桂林郡王府的圣眷之隆。

而且按照郑洪那份报告上所言,广南西路的边军与地方卫军与其他地方驻军一样,平日里虽然分属殿前司与兵部管理,广南西路的各级地方官员也是由吏部任命。但西南若是有事之时,尤其是交趾与大理国方面有战事之时,却要受桂林郡王府下属的兵备司节制。

广南西路西接大理,南隔大河与安南相邻,本地又是诸蛮聚集之地,本就是多事之地。与安南相比,大理国自建国之后一直对大齐恭敬有佳,谨守藩属本分,尤其是在世宗皇帝出兵一手抚平其国内叛乱,扶其国王复位以来,更是侍大齐甚恭。除了边民之间出现些小摩擦或者械斗之外,两国边境一向相安无事。

与一直慎守藩属本分的大理不同,自前唐末年趁乱割据交趾自立的安南却是表面上对大齐恭敬,实则私下小动作一直不断,历代国王一直不忘吞并广南西路。虽经太宗、高宗两朝多次征伐之后,表面上上书称臣,但却始终阳奉阴违,时常在两国边境制造摩擦事件。

两国虽没有象与北辽、吐蕃、回鹘那样几次大打出手,但小规模的冲突却是不断。尽管大齐历代皇帝对其所为极为恼火,但安南地处极热之地,瘴气丛生,太宗、高宗两朝多次征伐虽使安南臣服,但也损兵折将。

尤其太宗朝末年,安南屡次袭扰梧钦州、廉州和邕州,袭杀边民、官吏,而遣军十万南征。南征大军在战事之中损失不大,却在瘴气、疾病袭击之下折损过半。十万大军出征,还朝的不足三成。以北方人为主的,京城四大营在此次征讨中更是损失过半,几乎一蹶不振。早年太祖征战天下留下的老骨头许多都埋骨在红河两岸。直到十余年后,四大营才恢复元气。

高宗朝数次讨伐也大多无功而返,反倒是在瘴气、疾病的困扰之下损失极大。屡次征伐无果,反倒是损兵折将,在加上北、西两个方面北辽、吐蕃的牵制,自高宗朝末年,实则大齐已无力在大举讨伐,逐渐将攻势转为守势。

在将重点转向北、西两面之后,为安西南边境,除了增加广南西路的边军数量之外,还大幅度增加了广南西路地方卫军的数量。时至今日,广南西路的卫军数量高居大齐诸路卫军之首,数量已达三万余人。每府兵马司的驻军人数也从内地的三千增至六千余人。这个规模就连山西路、河北路这样的齐辽边境重地都比不上。

当年桂林郡王在天下大定之后,曾向太祖皇帝提出愿带一军或是渡海征伐东瀛,或是提兵南下征讨安南。小理对于渡海远征东瀛,担心东瀛与朝廷,相隔过远无法控制。一旦桂林郡王在东瀛自立为王,恐刚刚平定的天下,心未必真正归附的各方诸侯群起效应的太祖皇帝根本就不会允许。

不过为了安抚这位定鼎天下的第一功臣,太祖皇帝在当时的太子后来的太宗皇帝的建议之下,同意桂林郡王永镇广南西路。既然人家提出来了,而广南西路这样一个多事之地也真的确需要一名宿将镇守,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桂林郡王殁于征吐蕃的归路之后,桂林郡王府便从京城迁至藩地静江府,并将静江府改为桂林府。

与有大海阻隔,无法牵制的东瀛相比,显然瘴气横生,甚至粮草无力自给,都需从湖广诸路运输的广南西路更让太祖皇帝放心。至于桂林郡王府的人在那种瘴气横生的环境之下能不能活的长久,太祖皇帝并不在意。恐怕在他心中,最好桂林郡王的后裔都死绝了才好。

本来太祖、太宗二朝只授予历任桂林郡王在西南有事之时经朝廷授令方可调动广南西路诸边军。不过在太宗朝末年,尤其是高宗朝,在屡次南征无果之后,为将朝廷的重心转向对大齐威胁更大北辽、吐蕃,避免朝廷的精力过多为西南所牵扯,高宗皇帝在大力充实广南西路地方卫军的同时,破例授予时任桂林郡王战时可节制广南西路之边军、地方卫军之权。并在桂林郡王府内设置兵备司,从三品加兵部侍郎衔都统一名,同知一名,兵备参议两名。

郑洪的这个报告对于朝廷对桂林郡王府的一些安置写的很详细,但对于桂林郡王府所经营的诸生意却是语焉不详。除了众所周之的茶叶一项之外,其他的居然是一片空白。只是说桂林郡王府富甲天下,其财力之雄厚,连身为大齐钱仓的户部都远无法相提并论。即便是帝王之家恐也无法相比。

看完这份厚厚的报告,黄琼在富甲天下四个字上以及战时权知诸兵事几个字周围重重的画了一个圈。相对于郑洪来说,黄琼却能大致猜测出桂林郡王府为何会在土地远不如诸宗室之下,为何能够聚敛如此财富。如今大齐唯二的两个通商口岸,泉州、广州都在这个桂林郡王府的势力范围之内,除了茶叶,恐怕这个才是他们最重要的财源。

自前唐末年丝路断绝以来,海上运输便逐渐取代了陆路运输。如今大齐的瓷器,丝绸,药材,茶叶在西洋需求量极大。因前唐末年大食商人占据广州大势屠杀之原因,朝廷又实施海禁,仅余泉州、广州二港口。每年也只不过允许洋商到港交易一个月,时日一到必须全部离开,否则格杀勿论。

黄琼曾听郑洪言道:“自丝路开通以来,西方诸国亲贵显宦无不以使用大齐之瓷器、丝绸夸富,极西诸国对这些财物需求量极大。如今在大食,一匹丝绸已卖到了百两黄金的天价,一箱子瓷器在大齐不过几十两银子,转手到大食便是万余两。若是到了极西的其他国,价格更是高的吓人。”

按照这个价格来看,这控制着大齐唯二通商港口的桂林郡王府即便照章纳税,不偷逃税款,一年的进项估计至少也在几百万两银子上下。难怪朝中有人言道:‘若是无桂林郡王府一年的赋税支撑,在如今可以征税的土地日益减少的情况之下,恐怕朝廷早就揭不开锅了。桂林郡王府若是上风,朝廷就要饿发高烧了。”

自己建议老爷子开海禁恐怕最大的阻力除了朝廷内部那些张嘴闭嘴祖制之人官僚之外,也许最大的就是这个桂林郡王府。自己独占的生意,若是让外人插上一脚,分自己的羹,看着别人从自己碗中枪食,恐怕大多数资本家都不会愿意,尤其这个势力财雄身为大齐第一资本家的桂林郡王府,恐怕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黄琼并不相信自己的那个条陈桂林郡王府会绝不知情。一个世家、一个异姓王能在历代皇帝皆有多疑的毛病的大齐朝屹立如此长的时间,非但没有衰败,反倒是宠信日盛,更是在高宗朝获得了就算皇子也难以获得的兵权,若是单靠祖宗挣下的那点荣耀,没有点其他手段,说出来傻子都不会信。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