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宗藩事
方从哲父子二人正在说话,却听见家人来报,“阁老,内阁的沈大人、解大人、孙大人、徐大人联袂求见。()”
方世鸿顿时便愣住了,“他们来做什么?”
方从哲一阵苦笑,“自然是劝为父来了。为父若是挂印而去,那顶缸都不就是他们了吗?”方从哲一咬牙,站了起来,“也罢,就让为父会会这几位阁老……”
方从哲雄赳赳、气昂昂的出了书房门,向前厅迎了过去。方世鸿跟在后面,一脸崇拜的看着自己父亲伟岸的身形,准备亲眼目睹父亲舌战群儒的光辉时刻。
而在前厅,沈飗、解经邦、孙如游、徐光启等内阁大学士早就正严阵以待,准备劝说自己的带头人、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方从哲大学士收回成命,继续带领大家伙为国尽忠、为皇帝效力。
至于沈飗等人是怎么来的,其实并不难理解,作为内阁首辅、百官之首,方从哲的一举一动本来就在朝野上下的关注之中。无论是有求于方从哲的,还是有害于方从哲的,都无不密切的研究着首辅大人的行踪,作为方从哲同僚兼下属兼竞争对手的内阁众人也不能免俗。
再加上方从哲动作太大,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给皇帝上了二十多道辞职报告,这当然逃不过沈飗等人的眼睛。
至于沈飗等人为何而来,这就更好理解了……
功夫不大,方从哲就来到前厅,和沈飗等人见了面。
双方见礼完毕,方从哲不等沈飗等人说话,便沉声道:“几位大人来的正好,方某正要请诸位过来议事,诸位就不约而同的到了……”
沈飗一怔,“阁老要找我们?却不知道阁老有何要事?”其他几位阁臣也是面面相觑,一脸不解。
“自然是宗藩这件事,”方从哲淡淡一笑,“方某刚才觐见圣上,得知圣上正为宗藩的生活发愁,就想和诸位议论一下,看是否有好的办法,来为君分忧。”
不是你致仕吗?沈飗等人有点傻眼,可几个人立即就明白过来,不是最好,也省了大家伙的口舌。于是,沈飗便笑道:“阁老所言甚是,我等前来,也是想向阁老讨教讨教,好解决这个难题。”
方从哲悄悄的松了口气。
这做大事的,就怕军心不稳,用通俗的话说,那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做内阁首辅,也是这个道理。
若是皇帝准了方从哲的奏章,令方从哲致仕,那自然是一了百了,一切政务就和方从哲没有了半点关系。可现在问题是方从哲并没有辞职成功,而方从哲还想站好最后一班岗。
因此,这方首辅辞职的事情还是不要声张的好。也免得下面的官员觉得首辅不安于位,起了别样心思。
“诸位,解决宗藩问题的唯一出路,那就是想办法改善宗藩的生活,使他们能够沐浴到皇恩浩荡。可这样做的话,对朝廷的财政必将是个严重负担,”方从哲正容说道,“因此,改善宗藩生活所花费的银两,必须要控制在朝廷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能增加赋税。”看到众人都面有难色,方从哲也是一阵苦笑,“方某也知道这是有点强人所难,可谁让我们是内阁阁臣呢?职责所在,岂能推卸,就让我们想想办法,把那些王爷们安抚下来吧……”
事实证明了,方从哲的搅稀泥功夫并不到家。在方府商议出来的这个方案,并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可。同样,这个方案在宗藩和清流面前,也遭受了可耻的失败。
其实,这也并不难理解。
受传统思维影响,方从哲的这个解决方案把着眼点放在了亲王和郡王身上,希图通过给这些王爷们小恩小惠,来达到分化宗亲,缓解局势的目的。
可方从哲等人却忘记了一点,这次宗藩闹事的根源是朝廷出台的《宗藩生活状况》。在这份报告中,皇族远枝子弟生活的窘迫状况一览无余。
明朝的皇室爵位分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八等。按照礼制,皇帝的儿子封亲王,亲王的长子袭爵,其余各子封郡王,以此类推,到奉国中尉结束。
按照数列原理,出于金字塔顶层的皇帝只有一个,亲王有百十个,郡王有数百个,而最低级的奉国中尉却有几十万个,足足占了皇室人数的九成半以上。
作为金字塔的顶层,亲王、郡王的生活总是衣食无忧的。纵使朝廷一文钱不给,只要大明不亡,那就能让王爷们活得好好的。而真正生活状况堪忧的,自然是那些金字塔的底座们,他们也是这次闹事的主力。至于那些王爷们,也不过是凑个热闹,发泄下对朝廷的不满,顺便为自己捞点好处。
当然,那些奉国中尉们也是很无辜,残酷的现实生活迫使他们不得不和朝廷叫板,试图为自己争取些合法权益。
要知道,因为国库没钱,奉国中尉们的俸禄都是时断时继,没个准数。而汾州朱大疙瘩案,更是让奉国中尉及其他中下层宗室兔死狐悲。再加上有心人一挑动,大明龙子龙孙们的腰板硬生生的挺直了许多。
“万岁,若是普遍给宗室加俸禄,国库实在难以维持,还请万岁爷明鉴。”方从哲十分无奈,皇帝否决了自己的方案,而外界的议论更加剧烈,各地宗室哭穷叫冤的奏章如雪片般飞进紫禁城,以至于全面给宗藩加俸禄的呼声越来越高。短短的一个多月,方从哲头上的白发就多了许多。
朱由校微微颔首,作为帝国的当家人,朱由校自然对朝廷的财政状况了如指掌。虽说最近两年,在自己的光辉领导下,大明帝国的财政改善了许多,每年都能收获上千万两银子,远远超出了前几任皇帝的水平。可问题是,自己花钱也很厉害,修桥、铺路、兴修水利,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不断兴建,银子就像泼水般撒了出去,户部财政结余并不多。
这也怪不得朱由校花钱大手,实在是出于对本源历史上那场大灾荒的恐惧,使得朱由校不得不尽力做好各项准备。而为历任祖宗所荒废的基础建设,自然成了花钱的无底洞。
“方先生,你再好好想想,办法总会有的。”朱由校轻轻的叹了口气,“小恩小惠收买各大王府,实在不能解决目前难题。要不,我们再研究研究《宗藩生活状况》,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
天地良心,朱由校真的想把自己的解决办法告诉给方从哲,免得自己的这位重臣压力过大、骤然西去。可仔细想了想,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也出于火候不到的考虑,朱由校还是否决了自己的一时软弱。但出于良心不忍,朱由校还是透了点消息给方从哲。
毕竟,朱由校谋划的那个办法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要是方从哲真正找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朱由校也愿意从谏如流。
方从哲神情一黯,侧身看了看沈飗等人,见同僚们也个个是愁云惨淡,不由得一阵苦笑。出于对皇帝的某种信任,方从哲联袂求见,希望一向能别出心裁的皇帝能有所指点。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天资聪颖的皇帝也是一头雾水,没个主意。
轻轻的扯动嘴角,方从哲露出个难看的笑容,“万岁爷也不须太过在意,军心、民心都在朝廷这边,宗室总有不满,也动摇不了根基。再说,各大王府的子弟都在京中读书……”说到这里,方从哲不由的一怔,皇帝当初一力主张建设皇族宗学,不会就等着这天吧?
可仔细一想,方从哲不由的哑然失笑。若真是如此,这次宗室闹事也就是皇帝意料之中的事情了,皇帝怎么会没有解决的办法?
见方从哲突然闭口不言,朱由校便随口接道:“先生放心,朕这几天会分批接见宗室子弟的,也好问问他们到底是何要求……”
“万岁爷圣明,”方从哲点点头,又道:“郑太妃的千秋节快要到了,又恰逢今年福王爷的朝拜年,万岁为何不召福王提前入京觐见,也好为郑太妃祝寿?”
郑太妃?福王爷?朱由校一怔,随即便明白过来,这是提醒自己对福王留心啊?便笑着点点头,“先生所言甚是,内阁可帮朕拟诏,召福王叔早日进京……”
在朱由校看来,像福王这种危险人物,还是要严加看管才对。心中更是打定主意,要派自己的便宜老丈人熊廷弼亲自去迎接福王,免得福王出了什么意外……
提起福王,朱由校却不由的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在本源历史上,福王至死也没有坐上皇帝,只不过在儿子的帮助下,在九泉之下过了把儿皇帝瘾。可是,另外一个人却出乎众人意料的做了好多年的皇帝。
想到这里,朱由校的心里开始不舒服起来,不由得寻思道,自己是不是还要严禁京城关防,顺道把信王召进宫内居住呢?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