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肢解计划(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鞑靼人属突厥语族,混合了蒙古人和跟随蒙古人西征的其他种类的突厥人的血统,原苏联共有六百多万鞑靼人,分喀山鞑靼人、克里米亚鞑靼人、西伯利亚鞑靼人等很多种,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迁入中国新疆境内的称塔塔尔族,他们大多是逊尼派穆斯林,少数改信东正教(称楚瓦什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鞑靼人曾经因为和德国人合作而被斯大林强行迁徙。

现在坐在刘先俊司令部的这个鞑靼人叫阿克楚奇,是鞑靼**运动的一名领导人。西北军在察里津时他就一直赶过来,一直追到鄂木斯克,然后又等了几天,刘先俊才接见他。

“阿克楚奇先生吧?请坐,尝尝我从中国带来的茶叶!”

阿克楚奇有些受宠若惊,毕恭毕敬的接过茶杯,小心啜了一口,“中原的茶叶毕竟不一样,鞑靼人好久没能喝上中原的茶了。我们草原民族就是离不开茶和酒,鞑靼人离开故土已经很久了!”

放下茶杯,阿克楚奇小心翼翼的说:“尊敬的刘总统,鞑靼人也是源于蒙古草原,后来跟随成吉思汗西征才来到俄国,建立了金帐汗国,现在才变成了俄罗斯的一个民族,饱受俄罗斯人的欺凌。我们和汉人也是骨肉相连,希望刘总统能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国家,全俄500万鞑靼人一定会为刘总统效力!”

虽然鞑靼人是俄罗斯最大的少数民族,但他所处的地区正是俄罗斯的腹地喀山,受俄罗斯影响很深。但在克里米亚、里海旁边的阿斯特拉罕也聚居着大量鞑靼人,正好和哈萨克斯坦相连。

“阿克楚奇先生,对鞑靼人我深表同情,但请容我坦率的说,你们就在俄罗斯人的眼皮底下,恐怕很难获得**,这个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见刘先俊回绝的这么果断,阿克楚奇微微有些失望,但这也在意料之中,鞑靼人要摆脱俄罗斯太艰难了!

“谢谢您的茶,看样子我很难再喝到这么好的茶了!”

“阿克楚奇先生,你知道土尔扈特吗?”土尔扈特是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早在明朝末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由于不堪忍受沙俄的欺凌,他们不远万里回归祖国。

阿克楚奇愣了下,“当然知道!”

“如果鞑靼人愿意迁移到阿斯特拉罕一带,或许我们能帮助鞑靼人获得自由。”

阿克楚奇犹豫了一下,“我回去商量一下吧!”

刚送走阿克楚奇,卫兵来报,日本驻鄂木斯克全权代表加藤恒忠来访。

鄂木斯克是高尔察克临时政府的“都”,日本在这里派了一个全权代表,只是这个不速之客来这里干嘛?走进刘先俊的司令部,加藤恒忠难免有些好奇地看着这位年轻的西北六省四特别区的执政,中亚实际掌权,中华民国副总统。出身于一个日本政治世家,具有良好的家教。一般而言,日本上层人物对汉学都有一定的研究,在那个圈子,这是一种文化氛围。

其实,被现代国人视若仇寇的日本,一直以中华文明的传人自居,而将满清时的中国看作沦陷于靼虏的亡国。日本文化中,有十分浓厚的“尊王攘夷”观念。当年,蒙元对日用兵失败,数万元军于“弘安之役”中被俘,日本将其中的南宋降军甄别出来,视为“唐人”,赦之不杀,而将其它所有“靼虏”,屠戮殆尽。徐继畲在其那篇后被锩刻在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碑上的启蒙巨著《瀛寰志略》中说:“倭人自是遂有轻中国之心。”其实,日本人不仅是看不起蒙古人这个“夷”,也看不起“攘夷”无能的宋人。作为日本的武士道的重要精神来源,宋末的抗元志士们,如文天祥等,成为大和民族的敬拜偶像,并在明治维新中挥重要作用。对于“尊王攘夷”的明朝,日本人则多次遣使入贡。

到了满清入主中原,日本对古典华夏的心理认同就逐渐消退,乃至变成对现实满清国的鄙夷与仇视。日本人认为中国沦陷于夷狄之手,而以中国自居了。朝贡自然是不会再有的,相反他们还收留中国抗清志士,支持郑成功抗清命。在甲午战争期间的日本文献中,日本人将自己称为“神州”几乎是一种常态,从他们的文字中,感觉到他们是在为恢复中华而战,在后代中国认为奇耻大辱的甲午战争中,日本却认为这是一场“中华”和满清的战争。也许只是后来中国的日益落后才勾起日本的贪婪之心。

在满清最兴盛的时代,不断有中国船到长崎,也不断有一些遇见风浪的船漂到日本的各个地方。之间常常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生。当时的日本人明明知道中国汉族人对当时辫易服很在意,但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就要喜欢在衣服上面做文章,挑开已经渐渐平复的旧时伤疤。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读书人虽然对历史上的中华文化有钦慕之意,但是对现实清国的存在却相当蔑视。……所以打心眼里对满清有一种敌意,因此在记载了服色之后,他不忘记添上一句:“满清太祖皇帝自鞑靼统一华夏,帝中国而制胡服,盖是矣。”意思是说,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已经被满清入侵,荣光失尽,而由于满族入主中原,所以“今也,先王礼文冠裳之风悉就扫荡,辫腥膻之俗已极沦溺。则彼土之风俗尚实之不可问也”。现在还留下不少当年日本人好奇的绘画,绘画中的清国人都是“辫胡服”,与史书记载中的华夏衣冠和他们想象中的中华人物,已经大不相同,于是,他们特别仔细地询问,并且用画笔把他们的形象画下来,不仅是猎奇,也借了这种外观的描述,表达一种文化上的轻蔑。

1871年,中日两国谈判《中日修好条规》,过程中出现很有意思的插曲:日本代表团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日本方面认为:“中国系对己邦边疆荒服而言”,要求只写“大清国”。中国代表则力争:“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双方陷入僵局。

后经李鸿章亲自出面,与日本钦差全权大臣伊达宗城约定:“汉文约内则书中国日本,和文约内则书大日本、大清”。但日本代表团在誊正时,在其所持汉文本内,依旧用“大清”而非“中国”,导致中国代表团提出严正抗议。日本则辩称,其汉文本中的“大清”是和文译文,“不必与贵国正本汉文并视而论”。李鸿章息事宁人,未再坚持。日本对“中国”的维护可见一斑。

现在辛亥革命已经成功,汉人已经重新掌权,虽然内地还是军阀割据,但加藤恒忠却从这位年轻的将军身上感觉到昔日汉人的威武:以新疆万人而得整个西北,以西北十万之众驰骋中亚、西伯利亚,而且都是驱使异族军队,这不能不让加藤恒忠想起以为大汉将军班超的故事,这恐怕还要远远超过班超的功勋吧!想到这,加藤恒忠不禁有些敬畏之心,接过刘先俊递过来的茶,小啜一口,规规矩矩放下来:“尊敬的刘总统,我是来向您献计的!”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