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风月桥(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晃过了这么多年,棉花地到底是大变样了,今非昔比哎,这年头的小孩子可真幸福!”

走在宽敞的水泥路上,看着路边高矮不一的楼房,瞄着那些跑前跑后放鞭炮的小孩,寒叔忍不住感慨了一番,满脸的沧桑。

何止是他,我也是吃惊不小,记忆中的棉花地不过是一个偏远山区,由三个山乡合并而成的一个乡下小镇,就连煤矿山小小一个干巴塘都比不上的。

现在想想,好像是自己钻牛角尖了,自从离开棉花地之后我们再也没回来过,棉花地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九年以前的记忆中,当然不能和煤矿山相比的,要知道煤矿山放到没有充分开采的“想当年”,还不就是温饱都难以保证的穷乡僻壤。

其实棉花地的资源很不错的,靠山吃山的原生态嘛,山药、蘑菇、木耳、竹笋、仙桃、石栗子,很多东西都是城里花钱也买不到的鲜货,以前吧根本就不通路,有了东西也卖不出去,前些年弄了个西部大开,多少是要沾点光的,这畅通无阻的水泥路就很能说明问题,有了政府支持,困龙出海大翻身很正常的。

“啧啧,真是大变样了哦,原来的街道可没这么宽,坑坑洼洼的,晴天还不觉得,每逢下雨就成了一片烂泥塘,我在镇上读初中那会儿啊,下雨天满教室的赤脚大仙,一个个挽着裤脚逮着斗笠,看上去跟小大侠似的……”

旧地重游,寒叔多少有点兴奋,带了我满大街的乱转,到底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恍若隔世的感觉远比我来得强烈。

“瞧瞧,瞧瞧,这地方就是当初的棉花中学,就初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可怜巴巴的六个班啦,一楼一底的教学楼就装完了,哪像现在啊,一、二、三、四……居然是五层的教学楼,外墙还贴了瓷砖!晕死,居然弄了个大铁门,害怕学生跑出来看录像偷甘蔗啊,哦不对,现在可能没人放录像了吧,甘蔗也不管钱,用不着去偷的,那就是怕学生跑到网吧玩儿……”

看着规模不小气势不凡的棉花中学,看着难得谈性大的寒叔滔滔不绝,我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出来当年的中学会是怎么个情形,寒叔和……她,到底该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交织了命运,继而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很想问个清楚,可我不敢开口,不是怕寒叔拒绝回答,不是怕寒叔语焉不详,恰恰相反,我是怕寒叔给我来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叙述的同时就是回忆,距离产生美,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谁知道他会不会沉浸在当年的青涩恋情中旧情复燃,让我们本已经开始升温的关系不知不觉的跌落原点?

所以呢,我扮演了一个听众的角色,就那么小鸟依人的跟着寒叔,看他的眉飞色舞,听他的滔滔不绝,品他的神采飞扬,我觉得,这一趟已经没有白来。

“这座桥……居然还在?”

寒叔难得的沉滞了那么一下,飞扬的眉梢很传神的表达了他的惊讶,呃,或许,应该叫做惊喜?

离学校不足一里的地方,有一座横跨大河的青石桥,老实说谈不上什么美观,很粗糙的样子,寒叔的目光落到了桥下,眼神居然有些莫名的暧昧。

“知道么,这座桥有个很诗意的名字,叫做风月,风月桥,知道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么?因为当年的那些初中生经常会跑到这里来吟风弄月,说白了就是卿卿我我啦,重点不是桥上古意盎然的青石板,而是桥下那些个桥洞,遮风避雨听水响,爱的小巢哦,很有意思吧?”

寒叔纵声大笑,笑得我看傻了眼,曾几何时,寒叔有过如此这般的痛快淋漓?

他给出的解释也让我有张口结舌的感觉,还说现在的孩子早熟,听听人家的,“当年的那些初中生”,还爱的小巢,貌似不只是吟风弄月,还干脆筑就爱巢鸳鸯戏水了?

“别那么一副活见鬼的样子,一点也不奇怪啊,山里娃启蒙晚,岁才开始上学的多得很,加上留级什么的,读初中的时候基本上都十七八岁的姑娘小伙了,有什么不懂有什么不能做的?那时候可没什么九年义务教育,知道为什么家长节衣缩食也会把孩子送来读初中吗?找对象啊,初中毕业就结婚生子很正常,早栽秧早打谷,早讨婆娘早享福,明白?听起来很荒唐,可那是曾经的事实……”

寒叔的声音低沉下来,眼神有些黯然,也不知道是想到了当年的什么,我想安慰一两句,却鬼使神差的冒出一个问句:“你是不是也在桥洞里呆过?”

他妈妈的,这什么屁话啊,要命的是还带了点酸溜溜的味道,脸颊烧的我差点没把自己的舌头给一口咬下来,那什么,丢人哪。

“何止是呆过,初中三年,我可都在桥洞里住来着……”

明显的言犹未尽,只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紧接着铜钹声声歌声阵阵,什么话都给打断掉了。

一行人从桥那头走了过来,最前面一个黄衣长袍,一根雪白的长幡在风中飘飘扬扬,身后几个大汉晃晃悠悠,八个人抬的漆黑大轿方方正正,阴森森的让人肌肤起栗毛骨耸然,后面是一群白衣如雪,再后来就是大杂烩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穿得也是五颜六色乱七八糟,浩浩荡荡的杂牌军一支。

不得不说有点小晕,回到家乡没转上两圈呢,居然遇到人家办丧事的,这运道啊,还真不怎么样。

到底在这儿呆过,对这些神神道道的东西我还是略知一二,黄衣长袍的是阴阳先生,白衣戴孝的是孝子孝女,先生敲起铜钹作法开路,棺木随行,孝子孝女捧灵,后面就是纯属帮忙的乡邻了,逢水过桥都要放鞭炮撒买路钱,灵幡引魂,经文送葬,颇有讲究的地方风俗,一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那种。

我想我有点呆若木鸡失魂落魄的意思,给吓着了,倒不是送葬队伍有多可怕,而是那歌,呃,就是先生吟唱众人相和的那个什么经文——

竟然,和我在迷雾花梦里听到的飘渺歌声一个调子,听得我是毛骨耸然!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