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勿看
武则天的入宫,曾引起许多具有小说头脑文人的遐想。所以,在他们的笔下,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一入宫就被太宗所“宠幸”,而且得到了“专宠”。实际上,那的确是作们的个人的、甚至是少见识的遐想。武则天应该是很漂亮的,但是在一个皇帝眼中,又能会漂亮到哪里去?皇帝后宫美女如云,哪个不漂亮能被选进宫?皇帝有一后、四妃、九嫔、九婕妤、四美人、五才人,另有三班各二十七御女计81位宫内“命妇”。皇帝真正的妻妾是一后、四妃和九嫔,婕妤以下是处理宫中各种职司的女侍,分管礼仪、祭礼、宴饮、命妇朝觐、服饰、帝后出行随侍等。自然,这些女侍也在皇帝可以“幸”之列,她们都是根据姿容、才艺和门第等,经多道关口精选入宫的。因为她们是陪伴皇帝的女人,自然首先要漂亮。皇帝有这么多美女陪伴,所谓“入兰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哪能选进个13岁的小丫头,便会立即被“宠幸”,甚至被“专宠”呢?何况,婕妤以下按后宫制度是来做事情的,一般情况皇帝也不可以说“幸”就“幸”,皇太后、太后也是有权过问的,皇帝做的过格,也是违反制度的。再说,唐太宗不是个无道昏君,他对长孙后的爱戴足以证明。所以,武则天即使被“幸”,也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而且绝未“专”过。正因为“幸”得极少,武则天才会移目于太宗之子,才会去做女和尚,才会对太宗这方面有成见。
武则天和徐惠是太宗命诏入宫的说法是可信的。但是,太宗选她们二位,不是因为她们如何美丽,主要是偏向于她们的才情。唐太宗是历史上渴求人才的明君,他对女性有才者也是重视的,例如他自主选拔的才人徐惠,史书上说她四岁就通《论语》《诗经》,八岁就写出好文章,以给太宗上“用兵和营建”的名疏而在史册上留名。他宣武则天入宫任才人,侧重在于他了解武士彟对这个女儿的教育,听说她能诗能文、书法、音乐皆好的原因。
因此,太宗诏宣武则天进宫后,亲自过目,跪在他面前的小女孩也确实很美丽,隆鼻方脸,前额宽广,眉清目朗,顾盼生采。给太过生动活泼、聪明智慧的美感。
但,这个选进来的才人毕竟是个13岁的小丫头。所以,他只是问了问她的家庭、年龄等一般情况,便算是首肯她为自己后宫中的才人便结束了第一次见面。以后,直到几年后才第二次见到太宗。
认为武则天入宫未被太宗“宠幸”或“专宠”的作者们,又说武则天被太宗“打入冷宫”,这样说也失之编颇。武则天是以才人的身份被召入宫的,她才13岁,她既然未被太宗宠幸,也就谈不上被冷落。才人作为后宫女侍,主要职堂祭礼、宴饮和引导命妇朝觐。才人被选入宫,除仪容之外,主要看资质和天赋,入宫后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和宫的中熏陶、随习,要等学好了,熟悉了,年龄大些了,才能去管事。
唐宫里培养后宫新进女官(才人为正五品)的“学宫”有两处:一个宫教馆,收教馆博士教育女官的算学、书法、音乐、美术和职掌知识、才艺等,犹如当今说的“专业知识”。另一个是文学馆,由儒学博士掌教经、史、子、集、老庄、文赋词章和吟咏等,犹如当今说的基础知识。此外,还要由宫高一级有经验的女官教习侍奉皇上和后妃的一些具体作法、礼仪是十分重要的实践课。
武则天聪明好学,自幼便有良好的教育,入宫年龄尚小,还未产生靠“争宠”向上爬的思想。父亲去世后她看人白眼,如今进入大唐宫室,一切感到丰富、有趣,宫里的学习条件和书籍比家里优越多了。
武则天孜孜不倦,如鱼得水。武则天读书多凭自己的爱好,她喜欢有韵的文章,《诗经》、古风、词赋她都极爱读。宋玉、贾谊、司马相如词赋,她读得很熟;曹操父子的诗文她也很喜爱。
在宫馆学习过程中,她遇到同做才人的徐惠,是一个聪明可爱、阿娜娇柔的小女孩。但徐才人对学习也极有兴致,听说她幼年时就会写文章,才名出众,被太宗宣进后宫。还听说徐才人常为太宗的妃子代撰诗文,以取悦太宗。武则天少女心性,对徐才人的表现不服气,犹如班级的优等生,不服气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所以,她再下功夫,同徐才人比着学。
很快,武则天的才情也在宫中传开,她模仿《诗经》写出祭祀和宴饮的宫廷词章,再给词章配上宫廷乐曲,在祭祀、宴饮时则宫中的乐队演唱,酣畅淋漓,宫内纷传她的才艺,她自得其乐。
因此,她进宫几年中,唐宫无不知晓出了两个天资聪明的女才子、美才人。这便是徐惠和武则天。由于她二人同时出现,又都是才人身份。所以,人们便猜度武则天善妒,与人争宠。所以,骆宾王才骂她“入宫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正因为武则天的才情在后宫出了名,唐太宗才把她选到自己身边,作为近身侍女,如现在说的私人秘书。用太宗的话叫“侍侯笔墨”,用骆宾王的话是“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有的作者记述,是太宗在御花园听到武则天吟唱自己配曲《诗经》的《节南山》一篇。那是一首长歌,约300余字,是揭露执政者(周王)用人昏暗,百姓痛苦怨恨,而且执政者始终不悟,造成国家的“丧乱”。《诗经》中有不少是揭露、诅咒统治者的诗,《节南山》就是其中的一篇。唐宫的官人生活,无论是宴饮还是祭祀,都不可能用这样的歌词,武则天虽然年轻,但她是知道这篇诗的含意的,她是不敢在宫中为这样的内容的诗篇配曲咏唱的。
其实,就是因为武则天有了名气,又值她由一个13岁的小姑娘,长到了妙龄女子,唐太宗才直接宣召入侍的。不待他非得有一个特殊场合,像人们为慈禧作传,也是说她在圆明园充宫女,在桐阴深入曼声咏唱,“文宗微步至苑林,闻有曼声度南歈者,寻声而往,因得见,遂幸之。”[徐珂:《清稗类钞》,第第382页。]既有此说,其它诸多野类,史话尽而索用,几乎成了正史佳篇。实际上,慈禧也是经严格选拔,进入宫室,在选拔过程中,早经咸丰相视首肯,哪会在花园里“寻声而往,因得见”呢?即使偶尔“得见”,也不会“遂幸之”。这样的“巧遇”,在宫庭小说、旧戏文中几乎成了套文,世界上无这般巧合之事的。所谓“无巧不成戏”,说说唱唱好听而已。
史书、戏文、小说、野史等作者总在渲染武则天与唐太宗的关系。大家皆怀有各自的目的,尽情描绘,乱编一通,无非让文章染上桃色,或欲把武氏比诸妲已、褒姒,如《讨武曌檄》中骂她“秽乱春宫”。而有的作者则站在女子尊严的立场上,与传统针锋相对,认为武则天与唐太宗至清至净,在男女问题上毫无瓜葛。
此等深宫私事,实难考订。然,就常情论之,武则天既被太宗宣为侍女,朝暮随之左右,武则天到妙龄之际,既美丽且有才情,与皇帝有私情关系,实属正常,也属细事,不劳大家猜测牵挂。既是正常、细微之事,有和无皆无损于武则天的形象,因此也不必护着她。
太宗一生有35个子女,却没有一个是武则天所生,此足证明太宗极少亲幸她。较为认真的史著者记述,太宗仅亲幸过武则天一次,因不喜欢她的性格,以后绝不再有。
那一次大约是武则天17岁到20岁时(记述者往往把其间诸事混淆,所以只能大约判断),她作太宗近身侍女,在太宗侧亲见朝中发生许多重要事情,太宗情绪波动,武氏由衷同情之,间或有语言交流,近而发生了私情事。
一次是侯君集、薛万均事件发生。那是贞观十四年,武则天17周岁,吏部尚书侯君集破高昌,而私取高昌国珍宝、大将薛万均更取高昌妇女而占为已有。事发,太宗令下狱拟罪。魏征和中书侍郎岑文本上书为侯、薛二人辩护,太宗恼怒,魏、岑二人私下里见太宗进一步为之说情,武则天在侧侍茶。听到了君臣辩论。太宗震怒,以为侯君集等欺君辱国,绝不能宽恕,薛万均谅异国妇女尚不认罪,提出让高昌女与之对辩,重治共罪。岑文本以为侯君集荡平高昌,其功之大“贪亦应赏,若至败绩,廉亦应诛”,又说古今将帅,不能无疵,全在任用,为人君者应录长宥罪,“陛下能屈法加恩,君集等亦当知过益奋”。魏征奏言:让亡国妇女与大将军对辩有失国体,过去秦穆公的骏马被岐人盗食,穆公不仅不罚,反赐之美酒;楚庄王赐君臣酒,灯火忽灭,黑暗中醉臣拉断了庄王的冠缨,庄王未生气,难道陛下尚不如秦楚二君的气度吗?于是辩得太宗无话回答,只好同意释放侯薛二人[《资治通鉴》,卷159,太宗贞观十四年十二月。]。
太宗虽然下令释放,但心里总感憋气,认为魏征等是巧辩。当晚,武则天在身边侍侯,太宗仍似自言自语,又似向武则天发问。武则天也若无其事地回答了太宗,多是好言宽慰,温颜相向,她从心底佩服太宗的正直,嫉恶如仇,又同情他在是非杂糅之中,只能虚心纳谏,违心忍隐的痛苦。太宗受到这位美丽动人的武才人的安慰,可能是他亲幸武则天的那一次。
有的作者记述,太宗亲幸武则天那是太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另一子齐王李祐争帝位,阴谋反叛,胡闹的一团糟时,太宗派兵首先进入李承乾的东宫,杀死承乾的嬖童(同性恋者)称心和手下多人。不久,齐王发动叛乱,被太宗发兵镇压;而太子的发迹也昭著。
自己的几个亲生儿子如此胡闹,弄得太宗气愤而伤心。就在太宗万分苦痛的晚上,就在他亲自派兵冲入东宫杀得儿子手下尸首杂陈的那天晚上,武则天,只有武则天陪在他身旁,她被太宗粗暴的“幸”了。
太宗诛杀了东宫人和兵进齐州镇压齐王李祐的叛变,都是贞观十七年的事[《资治通鉴》,卷196,贞观十七年二月。]。那年武则天已是20岁了,但描述武则天被太宗**的作者,即谓太宗诛杀东宫宫人那天晚上,武则天被太宗**,当时武则天才14岁,时间事件记述失误未免太大。
总之,武则天13岁入宫,26岁为尼,在宫中13年有余。如果说新入宫年纪尚幼,而当她身为太宗贴身侍女时,已是十七八岁,此后又留宫服侍太宗近十年之久,被太宗亲幸的机会太多,她就想完壁而出也不可能。何况到了那般年龄,对太宗又很是崇拜,对自己的前途也不会不想。尤其是同作太宗侍女的徐惠,很快升婕妤,不久又升迁充容,由五品升为三品,再升二品[《资治通鉴》,卷198,贞观二十二年三月。],已是太宗的真正妻妾了,而自己仍是不明不白的女侍,就武则天的性格,她不会心安理得,她一定会设法争取的,因为她的自己条件不比徐惠差。
因徐惠升迁了,有别的更重要的职掌去做,作为太宗的近身侍女,武则天接近太宗的机会更多了。其间,那么漫长的宫寝年月,武则天为太宗亲幸一定会发生的,但又一定极少。不然,她不会没给太宗生下儿女。
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太宗不喜欢她,亲幸太少。那么,太宗为什么不喜欢她呢?这就是后来武则天亲口说出来的,关于她的性格不能为太宗接纳。
那是武则天久视元年正月的事。天官侍郎吉顼与武懿宗在武则天面争政取赵州之功,吉顼高大威猛,声色俱厉地斥责武懿宗,武则天大是不悦,随后又向武则天援古至今地奏事。武则天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狮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妄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资治通鉴》,卷206,久视元年正月。又见《鹤林玉露》,乙编,卷6。]
原来,武则天作太宗侍女时,一天太宗下朝,似乎很高兴,对武则天说:“朕好久未骑过马了。听说爱卿善骑,就陪朕驰马如何?”武则天答应:“臣妾遵旨”
内侍省遣人告知殿中省尚乘局。太宗一行前呼后拥而至。太宗问:“可有新到良驹?”太监跪答:“回皇上,吐蕃新贡一批千里驹,皆已驯服,唯一匹狮子骢未及驯服。”太宗说:“牵来朕瞧瞧”太监答:“皇上,此马野性不改,恐惊圣驾。”
太宗一听,兴奋不已,大声说:“但牵来无妨。”
太监得旨,速入马厩,牵出一匹高头大观,几名驯马太监围护,生怕惊了圣驾。太宗抬头观看,只见它高昂头顶,口中不住嘶呜喷吐,四蹄踢踏,确是一匹桀骜不驯的良马,便说:“真龙驹也,若能驯服,必是一匹千里马。”又向内侍太监们说:“谁能驯服,赏银百两,绢绣十匹。”侍者们无人敢应。谁料武则天说:“皇上,妄斗胆应旨。”
皇上惊奇地看着她,朗声问:“武才人能行吗?汝如何驯之,说来让朕听听,朕即敕太监们如法驯之。”
武则天说:“请皇上赐妄三物:铁鞭、铁挝、匕首。”
太宗不解,笑问:“要此三何用?”
武则天指着那匹马大声回答:“我先用鞭子抽它;它若不服,再用铁挝砸它的头;如再不服,我就用匕首割它的喉咙”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