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章.水电报
先在上海停泊,何咏文接着,接风洗尘不提,顺便把申请报备架设电报线的事说了。
本来到1870年的时候,英使威妥玛向中国政腐提出要求,希望英国大东电报公司铺设香港至广东、以及从广州经上海至天津设置海线。但是提前5年,兰芳控股的联邦国际电信公司就独家拥有这条海线设置和经营权。
联邦商行循正规途径申请,上海的洋行纷纷也申请架设,但是没这辙,联邦是藩属,西洋国家皆不能循此例。世界,真的变得触手可及,但又遥不可及。
因为有丁日昌这尊大神镇在那里,洋鬼子们谁也不敢造次,这层窗户纸一直到了三年以后才被捅破。
联邦电报公司把电报线从印度接到了新加坡,又与英国大东电报公司联合铺设新加坡至香港水电报线,至此联邦已经完成与国际电报的全面连通。
然而至广东、以及从广州经上海至天津设置海线的事情却很不顺利,清廷把丁日昌的做法拿出来作先例,只允许他们海线到岸,却不可另接旱线。
联邦联合上了广东七十二行,广东七十二行虽不及广东十虎那么有名气,但可比十虎厉害多了。那时候广东商界虽然还没有商会之名,可各行业之间已经懂得抱团联合,逐渐形成了联盟商会,号称七十二行。七十二行在广东战绩彪炳,力拒过来广东筹饷的大学士刚毅,让他空手而回;搞过大游行吓的广州驻军不敢出营,甚至组织过万人集会,几乎把粤督岑春煊轰下岗,这份能量任谁都不敢小觑。1905年的时候,这个商会联盟改了名字,就是赫赫有名的广州总商会。
那会儿七十二行还没成规模,但气势已在。他们虽然都是商人,爱国之心却比大清的官员强多了。他们觉得英国人这个举动太过嚣张,要求总理衙门抵制洋人参股水电报,总理衙门若是不抵制,商人们自行筹款组建公司,肥水总不能流去外人田里,而且那只是外人呀?是外国人的田里。
与联邦的合作顺理成章门都是华人,还有不少就是广东过去的,水电报要是办下来,就是广东就能很赚些大钱的。
英国人只好退让了一步,说香港到九龙我们来修,九龙到广州你们想修就修吧。一份总理衙门和诸国公使签署的法律文件,把丁日昌的构想正式写入条款中去:“电报海线沉于海底,其线端不得牵引上岸,以分华洋旱线界限”,不过在这后面又加了一句“近岸三海里以及各岛皆循此理”。
此外,到广州也另有一条线,全是七十二行的股份。也就是说,电报线可以不经过香港直接连接通国际线路。
贺总督估计这件事会引起日后丹麦大北公司的股东们目光的注意。果然,丹挪英电报公司、丹俄电报公司和挪英电报公司把将在两年后的1869年合并成立丹麦大北公司的事提前了。
三家公司紧急成立大北公司,与大东公司议定,加紧实施。他们的计划是拉出一南一北两条海线,南线从香港、厦门接到上海,从而与新加坡和槟榔屿的电报网络相通,抵达欧洲;北线则是从海参崴接到上海,以和俄罗斯建立起联系,还有一条连接到日本长崎的支线,南北两线在上海吴淞口外合二为一,形成一个香港、海参崴和上海的电报三角形。
刘玉振听到此事,急忙找贺总督商议。
整修一新的澳门总督府里,贺总督坐在刘玉振宽大的办公室里,刘玉振有点担心:“这家大北的总部设在哥本哈根,就是经营陆地和海底电缆业务。还有,这家公司的背后是俄国沙皇,财力和政治影响力都十分雄厚。”
“看来是我们的行动让他们着急了,也像分一杯羹。”
“那是一定的。据说,他们与英国大东公司约定:大北公司不得涉及香港以南,大东公司不得涉及上海以北,沪港两地之间则是利益均摊,各行其事,说这是为了照顾英、俄两国。这一回要提前抢占沪港之间的大片市场。这沙皇小王八蛋肯定是疯了。”
“哈!哪儿那么容易?有你我在,这事就是拦不住也得给他搅和黄了。不过,要说这计划还是相当有魄力的。”贺总督拿起有关大北的资料看看。
“整个新增电缆的长度有2237海里。也是好事,这两条线如果建成了,就等于把中国纳入了世界电报网络,免去长途书信往来之苦。但客观上是好事,但其主使者的用意不言自明。”
“不过这只是意向,能不能动手,还两说着,海底电缆也不是说干就干的。只要联邦下手早,什么大东大北,全没戏。”刘玉振发狠。
“我看,咱们这样……”
大北公司来势汹汹,可是它却欠缺临门一脚,上海方面可从来没说过允许这玩意接进来。大北公司有点雷诺的脾气,喜欢造个既成事实。
他们直接就雇人手,开来铺缆船,见满清官员对此无动于衷,大北公司暗自高兴,料定此事必成。一口气把外接海缆铺完了,反正公海你管不着,然后一手掐着一个线头找上海的官员来申请登陆。
谁知,丁日昌虽然对于洋人在海面上的工程一言不发,连近岸三海里的底线都不要求。却坚决拒绝电报线上岸,让前来抗议的洋人哑口无言。饶是百般交涉,威逼利诱的招都用绝了,中方就是咬着死理不松口,这可苦了投资方。
当时的海底电缆外面包裹的是英国人发明的钢丝铠装,可以有效地杜绝海水腐蚀,就是成本奇高。只能是通过政腐投资或者公司联营,靠私人是绝对负担不起的。大东公司在这之前也接了一条从香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接到上海的电报线,但在吴淞口被堵住死活上不了岸,让它的母公司英商东方电报损失不小。这条线就落到了联邦手里,说起来也简单,英国人以为这条线就废了,想着懵联邦人一道,把个没用了的海底电缆就买了个废品价。
大北公司这条海线若是上不了吴淞口的岸,就等于完全作废,重蹈大东公司的复辙。眼见铺了两千多海里的海底电缆真要打了水漂,出钱的和干活的都急红了眼。最后英国、俄罗斯、丹麦三国的臭皮匠凑到一起,真给他们想出一个气死诸葛亮的计策。
大北公司的暗渡陈仓是这么使的:他们先跟租界工部局申请修一条租界专线,而且完全按照欧洲标准,不用现成的5.49米电线杆,而是自己架设4.88米的新电报杆,打好前期埋伏。然后他们把海线接到吴淞口外大戢山岛,设置了一个电报房,一来迷惑清廷,二来作为中转站。
当这一切工作都准备就绪以后,大北把几条工程船伪装成趸船,白天停泊在出海口,夜里抓紧施工,偷偷把海线引入长江、顺着黄埔江直接架进上海水域,在张华浜对岸的浦东红庙设置了第二个电报房,就是这个电报房,就会在1871年6月3日正式开始通报。
清朝官员不是傻子,南洋大臣李宗羲派人来责问,他们振振有词:我们没违反终端上陆的规定啊,你看这线还在水里泡着呢,还算海线!中方官员心想,别扯淡了,这江南水系都是纵横相连,要按你们那标准见水就算,电报线能一口气修进昆明湖去,以后我们老佛爷还看不看戏了?
不过字面上倒还真就没什么办法,可是南洋大臣的一句话真把洋人问住了,长江和黄浦江是海吗?你们的电报房是在海里收发电报吗?你还别说洋文什么意思,你们签字的中文译本就是这么写的!再说了,那岛子不是陆地?要是说周围是水就是海线,那整个亚欧大陆还不都算海线了?你要是敢说没有违反规定,那么丁日昌的法子我们也会!
另一方面,还把小道消息传给了大东公司:俄国人有意牵制英国势力,正在买通清廷要员,有可能把旱线专属给大北呢。看热闹的大东公司坐不住了,也狠命的敲锣边,我们办不成,你们也别办!什么尊重主权,平等权益等等都上来了。
到了这一步,上海道的官员坦然了了。大北公司傻了,这要是从不定哪里把海缆一断,那可就亏大了。要是英国人下黑手给你弄断了,你上哪找人去?看着上海道一脸不在乎,知道又遇上二杆子了。大北又走了大东的老路,这条线呢,还是卖给联邦,大北刚一成立就赔了个大个的。自己内部打官司推卸责任不提。
何咏文和上海道坐到了一块,循着广州先例,上海水电报由联邦承办,大北公司想抢了联邦的买卖?嘻嘻,作梦吧。
就是用原来大东公司的老线,先在厦门上岸,然后宁波上海,可把大东公司气了个倒仰壳,这倒让联邦人捡了个大便宜,就办个手续,几乎白落了一条海底电缆。大北的呢?联邦电报公司,就把这条到长崎线用上了,到海参崴的绞吧绞吧弄上来了一大截,俄国人是别再想用了。
哎呦!大北公司知道这事的人哭笑不得,不过现在也没时间想这事,三家公司正在为这大窟窿打官司呢?
联邦几个小钱就独占了中国一东一西两条海缆。头一笔定金就叫陈雨霖想不乐都憋不住。洋人想要发电报也得向联邦交钱,清国也一样。这蝎子屎,独一份的买卖,联邦电报可发财了。南北二线的开通让公司财源滚滚,独享垄断之暴利。
从此以后,利用这条电报线,只要拍一个电报,就能在六个星期后接到国外的订货单,效率比邮船快得多。
清廷从中唯一得到的好处,就是凡经联邦公司线路传递的政腐公文、外交文书等等,全都予以半价或者免费。那会儿电报费用很贵,这项免费倒着实能省下一笔银子,但跟清国的损失相比,还是不成比例。
别国看着眼气没辙,谁叫人家是华人国家呢?谁想到,联邦还有一招,在还没有允许上岸的地方设趸船,将线头设于其上,权当浮动电报站,算是个折中的办法。更何况,尽管暂时没有旱线,但公司又得到了中国保证的海线专营,排除了竞争对手。
几年后,看到电报的好处,清廷终于同意敷设津沪线,工程由联邦总承,电缆供货方又是丹麦大北公司。大北公司本来以为联邦也不过是粗通商务,对技术一窍不通,自己可以从中大捞一笔,报上次海线不成的一箭之仇,咬着牙憋着劲准备坑一道。
结果他们代购的材料三番五次被退了货,还写信严厉斥责大北公司不按合同办事,清楚地指出哪里不符合标准哪里以次充好,该用五米的冗余回路只购了四米、接线金属头成色不对,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大北公司的代表大吃一惊,我靠,这是行家啊!
从此他们不敢造次,提前了十年的津沪线修的异常顺利。整条线路1871年初动工,天津、上海两头并起,到了12月24日就连通了,还没一年功夫。津沪线全长3075华里,立了两千多根电报杆,一共花掉银子17万两,清廷当时的预算是19万两,费用不超反省,实在是晚清时代的一大奇迹。要知道,十年以后清廷从天津修到旅顺,电报线全长才1235里,就花了10万两。
海旱相接巨大的经济利益很快凸显了出来。1872年,联邦电报局的电报费收入为12万余两;5年后上升为82万余两;又5年达126万余两;到1885年上升到231万余两。
参加中国海线专营权授权协议签字仪式,告别何咏文,贺总督马上上船,运载物资人犯的船已经到达横琴岛,他也要尽快赶过去。
船队扎在横琴岛,新兵就在横琴岛集训。上千战俘正好就是横琴岛的劳工。刘金辉的电报到了,他已经到达河仙。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