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不时的经过各种各样的渔船商船,中国帆船最多,全是用木板、竹竿、苇席造成,连船帆也是席子的。船舵粗大笨重,奇形怪状,船头和船尾高高翘起,船身涂着蓝红黄三色,船头两侧各画一只大鱼眼睛,帆船满载运往中国的各种园材,有红木,檀香木等。木质坚硬光滑,站在上面要小心滑倒。
舰船靠岸,詹姆斯舰长和总督的副官等人已经在码头了,见了郑炳勋、塞维,非常高兴,互致问候,上了马车,一行人前往伦敦旅馆。
伦敦旅馆位于海滨广场与谐街交界处,是当年首屈一指的高级旅馆。旅馆内部设备齐全,有悬扇,这是挂在天棚上的横幅夏布,边缘饰有流苏,有绳通往门际,人站在门旁,拉动绳索,悬扇习习生风。
餐厅位于庭园内一座宽大的凉亭里,一张长长的餐桌,一挂纵贯餐桌上方的悬扇,角落里两只弹力很小又难看的沙发。
游戏室在餐厅隔壁,在餐厅内可自由地饮用核列斯、波尔特温葡萄酒和淡色啤酒,两个少年的眼睛早就瞄向这里了。詹姆斯看见,笑着替他俩向贺公子请假,叫个侍者带着去玩会儿。贺公子点了头,俩人手脚拘束的随侍者去了。
看到郑炳勋已经历炼成为舰长,詹姆斯很高兴,和塞维也熟识,和罗继麟也有过来往,贺公子更是熟人啦,和总督副官也打过交道,任谁人都看这都是一团和气,可谁不知道,除了私人交往之外,就是两个国家间的利益将他们推到一张餐桌上。詹姆斯和塞维也根本不会想到,会有那么一天,兰芳战舰的炮口会指向英国皇家海军。
尽管伦敦旅馆设备一流,可是在头顶天棚上,四面墙壁上、角落里,到处都有…七、八公分长的壁虎!
战舰还在进行最后补给,稍有闲暇,贺公子、罗继麟坐上轻便马车,也随便逛逛。这时的新加坡还没有石铺道路,只有辗平的沙路。马车是市区内的主要交通工具。这种马车十分轻巧,只套一匹小马;马车没有弹簧,但是坐上去一样地平稳舒适。车厢里只备两人坐位,不过挤一挤,四个人也可容纳得下,靠背和车厢两帮一律裹着凉席,车夫没有座,只能手牵马绳,徒步奔跑。
他们下榻的地方靠近欧洲人居住区,沿海滨大道有精致漂亮的寓所,四周有繁茂的棕榈。
早年的新加坡就是一个多元种族聚居的社会。这时全岛欧洲人不过四百左右,中国人能有四万,印度人、马来人和其它亚洲部族近二万。市区内有不同的住宅区——马来区、印度区、华人区,许多地方不仅有碍观瞻,而且浊气扑鼻,这大概是由于当年卫生设备奇差的缘故。
马来人的住房一律用竹竿搭成,覆以椰叶,是一种四面透风的笼子…房下立有防潮和防虫的支柱。马来人多数是半裸着身子;印度人半身全裸,上面涂着一层脂膏,可能是椰子油,否则皮肤受不住烈日的暴晒,下身裹着红色或蓝色布裙,耳际必悬耳环,有人一只耳朵戴着一对,上下各一;有的人耳朵上横穿一枝银簪;还有的右鼻孔挂着一只耳坠。
印度人住的是土房;华人住宅区较为富裕,有成排的两层楼房,底层开设店铺或作坊,上层住人,并且装有百叶窗。华人上身是白褂子,下身是黑色或蓝色灯笼布袜,富人穿的是绸袜。他们的脑盖剃得呈亮,一根辫子还拖到地。辫子有的是天然生长,有的是假造的。
牛车水,这可是当时的唐人街。十九世纪始,中国移民就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新加坡。英殖民地政府为了避免各籍贯新客发生不必要的纷争,就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1822年,福建人被安置在直落亚逸及厦门街一带;潮州人则居住在新加坡河畔;客家人在克罗斯街一带落脚;广东人就聚集在牛车水,因此,牛车水又有“小广东”之称。
牛车水的马来名字叫“kretaayer”,意为“水车”。新加坡还没有自来水设备供应,人们用牛车把安祥山的水载送到各家各户,此区因而被华人惯称为“牛车水”。
牛车水的街道俗称由来,通常与当时的主要行业、著名人物或建筑标志有关。广合源街有一间著名的“广合源号”猪仔馆,要是到在1901年,此街甚至有多达12间的苦力馆,“戏院街”有间梨春园戏院。
新加坡河纵贯全城,流向城外…它很窄,水却很深,沿河排列着土房和竹舍。时而有印度人、马来人向街上探头张望……水牛钻出水面,探头窥视着。一个面容不修的中国穷汉,戴着草帽,大汗淋漓地负重而行。还有一些中国人,三三两两,有的围坐在流动摊床四周,有的围坐在自己的店铺里进餐。
这里随处可见鸦片烟馆,一些店铺门前看到有英文招牌,大意是:特许出售鸦片。一间暗黑的屋里,一张腌臜的草席上,躺着一个鸦片吸食者。他用一根小杆子不停地把鸦片拨弄到大圆烟斗的孔洞里,室内闷热恶臭。
除马车外,牛车也是重要的运输工具。两头水牛拉着一辆大车,每一只猪都单放在大小适宜的竹篓里,这样,牛车走动时,猪就绝不会发出那种刺耳的尖叫声了。
下午太阳西斜了,滨海大路上有时会看得见欧洲女人,身着薄纱,头飘烟罗,斜倚在弹力靠背上,华服轻舆,驰骋畅游,像鲜艳的蝴蝶在迎风飞舞。
郊区槟榔树、椰子树密密麻麻,种庄稼的耕地很小,咖啡园和甘蔗园倒是有一些,但也为数不多。到处都是沼泽和密林,这里是虎、象、毒蛇的乐园。
新加坡的夜晚,街上漆黑一团,因为煤气灯还没有传到这里。在夜晚溜街,简直是不可能的事。草丛里,夜虫嘶鸣,声音高得近似鸟语。
舰队驶入新加坡补给。这在英国的海峡殖民地之一的新加坡,引起不小的轰动。英国总督也接见了特使。舰队司令等人,虽然对于舰上的美国水兵不屑一顾,但是也没有太给难堪。只是不时说起,英国海军的强大,希望可以为兰芳提供帮助。
好呀,不失时机地,兰芳提出了新技术的要求。谁想到,总督一口答应。在当时对于能够争取到兰芳这样的国家力量,花上一点本钱,当然值得。海峡殖民地政府认为这是一个拉拢兰芳的好机会,同时向国内报告。让美国人赚了兰芳的钱,英国人哪能落后。签署培训和技术转让协议、设备购买意向倒是此行的意外收获。当舰队回到坤甸的时候,派往英国的代培人员已经出发。
访问舰队在新加坡英军乐队的鼓乐声中起锚里开新加坡,开始访问马来半岛诸国。
几天后派遣的一个访问小组与他们一起返回兰芳。就在舰队还在海上的时候,新加坡派来的三人小组就和江四水一起到了坤甸。
三人小组对于兰芳海军学校的设想很感兴趣,带队的詹姆士舰长表示即便英国没有同意,他也愿意帮助兰芳建设海军学校,联系教官。少不得有几分吹嘘的说,英国别的可能不多,但是海军军官那可比农夫还要多。
随同三人小组一通赴兰的,还有在新加坡英军舰队的三位兰芳子弟,舰长下令驻兰协助筹备。三个兴奋不已的青年与江四水一见面,就抱在了一起,当晚彻夜长谈。
....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