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兰芳船队已经又开设了河内、福州、台湾航线,越南出产的煤铁、爪哇的香料、印度和欧洲的装备、中国的茶叶瓷器还有劳工、婆罗洲的香料木材黄金海产珍珠……往来穿梭在南中国的海面上。
伴随着常胜军的后勤船队,兰芳商船也组队随行,为兰芳的采矿、冶金、制造业换回急需的重型设备和先进工具,以及暂时无法生产的原材料。
船,已经不少了,虽然大部分还都是运货的帆船,火轮船也有一些,当然吨位很小,可以用于作战的就更少了,顶多是在船上架一门小口径火炮之类。
随着生意越来越多,船只的损耗开始增加,一般的修理还可以应付,但是所有航线船队的总管们都知道,过不了多久,一部分船只的大修就该开始了。当有了一部分资金后,修船、造船也就成为兰芳有关部门的话题了。
在兰芳和中国沿海开设修造厂的事情,已经做了几次规划,在上海、广州、坤甸都作为初步规划地开始选址,通知了当地人员协助。
几十年前,英国就已在印度开始建造船只,鸦片战争的侵华舰只就出自印度,现在已经在生产蒸汽轮船,现在已经成为其在远东的重要修造基地。
1843年上海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船只纷纷涌入黄浦江,1845年到港外轮仅89艘,至1863年猛增至3400艘。上海已取代广州,成为远东第一大港。
另一位美国引水员包德于1847年来沪后,经营下海浦船厂发了大财。1858年船厂停业后,包德将这笔横财投资于美国西部开发事业。
1852年,具记载,上海开设最早的外国修船厂,是美国人经营的伯维公司在上海开办修船厂,但开张没几年就关门大吉了。
另一位美国人杜那普在近苏州河口处的虹口江岸也建造了一座修船坞,时称“新船澳”,后不知何故,改称“老船澳”。其实,这个所谓的船坞非常简陋,据兰宁、库龄在《上海史》一书中记载:“这座船坞仅仅是个泥坞,即在江岸上挖一个空槽,连拉曳船只进出坞门的绳索都没有。坞主自己也不敢承认这是一处安全便利的修船场所,说到安全,只是没让船只顺流飘荡罢了。若船只不慎飘走,坞主概不负责,除非预先订立特殊合同。”
此外,还有一位在上海当引水员的美国人贝立斯雇佣宁波木匠,用柘木和樟木在吴淞建造了两艘小轮船,其中一艘名为“先驱”号,于1856年7月17日下水。这可视为外人在沪建造的第一艘轮船。
开埠初期,这几位美国“冒险家”登陆上海时,都是些身无分文的“盲流”,仗着有治外法权保护,以极低廉的工资雇佣中国工匠开办了几家所谓的船厂,其实都是些规模极小,设备极简陋的修船作坊罢了。一旦捞足了,这些冒险家便远走高飞了。
与美商相比,英商在上海经营轮船修造业的历史更长些。几乎与美商伯维船厂开设同时,英人密契尔在浦东开办了第一家英商修船厂——浦东船厂。
1853年,苏格兰人莫海德也在浦东建造了董家渡船坞。这是所设备较为完善的修船厂,建有码头、仓库等,时称“远东最佳船坞”。1859年改称浦东火轮船厂,经营造船、铁工、炼钢及机器工程等多项业务。13年后,又集资白银组建了浦东船坞公司。
1859年,英商霍金斯在虹口杜那普船坞附近开设了祥安顺船厂,建有一座泥坞,亦称“新船澳”。1863年,船厂改组为霍金斯洋行,并收购了杜那普的那座“老船澳”,整修改建成石坞。1867年,霍金斯洋行集资组建上海船坞公司。
1862年,祥生船厂在浦东创立,前身为英人包义德与人合伙经营的和记洋行,拆伙后由包氏一人经营。创办未满3年,已修理船只17艘,总吨量在4000吨以上,号称“东方修船设备最完备的企业之一”。臭吹吧!包义德与杜那普一样,都是赤手空拳来黄浦江淘金的外国瘪三,所谓的船坞亦只是在江边挖个泥槽罢了。
难怪到了1866年1月,驻沪英军麦克翰上尉和史密斯少尉在骑兵会演出时高声唱道:“我们知道幸福的日子终于开始了!所有我们曾一度损失的东西,现在都已夺回了,不用管别的口岸面临什么命运吧,上海的胜利已经把它们全压倒啦!”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经营的船舶修造业也就应运而生了。
根据这些资料,贺公子和刘玉振、叶根生反复选择着时机和目标,最后确定目标就是它了——“祥生”和“老船澳”。
首先是祥生船厂修理的船只出现质量问题,致使船主索赔,准备签订的三艘修理合同告吹,银行随之冻结贷款。有什么奇怪的,竹网龙堂面前这点事还算事儿?
这时,有人经上赶着愿意将船送来修理,并且提前支付了一笔维修定金,焦头烂额的包义德求之不得,也就没有仔细琢磨,马上买材料,开工。
但之后的事情越发不可思议,隔天厂房发生火灾,船只受损,船主脸一变,提出索赔,包义德顿时陷入困窘,现在就是找贷款都找不着了,这么个灾星,哪个银行敢招惹。
随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自然又有上赶着的买卖,一个有着兰芳背景的人来洽谈收购了,也自然是极低的价格收购了船厂。那艘船吗,一艘破木船哪儿找不到?不破?修他干吗?至于包义德后来的命运,就不得而知了。
在上海的买办,受到了紧急指示,抢在霍金斯洋行之前,收购了杜那普的那座“老船澳”,也就开始将其整修改建成石坞。
重新整修了的“祥生”,改称“华洋”。这也成为了改变上海造船业格局的事件。“东方修船设备最完备的企业之一”这一头衔,也换了主人——华洋船厂。
兰芳和竹网龙堂在上海的又一次合作成功。
随即,开始兼并一些弱小的修船企业,扩建船坞。当年受托维修5艘船只。华洋船舶联合企业开始成形。
华洋船厂又收购上海船坞公司。还并购了专门从事船用机器制造的浦东炼铁机器造船厂,这是家由4家轮船公司合组的修造船托拉斯,委托原董家渡船坞主莫海德经营轮机制造业。华洋船厂改为华洋商行。
广州。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取得了广州为通岸。
1845年,大英轮船公司职员苏格兰人约翰.柯拜受派遣,任公司驻黄埔的代表,负责公司送入黄埔船只的监修工作。柯拜到黄埔后,从当地的中国人手里租了几个泥船坞,雇用一批中国人从事修船业,很快便由1个监修变成1个工业资本家。
为了扩大经营,他将船坞扩建为石船坞,后人称之为“柯拜船坞”。这是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第1个造船坞,也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黄埔地区人民出于对侵略者的愤怒,曾烧毁了“柯拜船坞”。柯拜本人也被当地人民所虏,后来不知其下落。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结束后,,柯拜家属以船坞受到损坏为借口,在1860年向清政府勒索赔款12万元。
1861年柯拜的儿子约翰.卡杜.柯拜利用这笔赔款修复和扩建了在黄埔的船坞设备,还成立柯拜船坞公司,拥有4座船坞,其中1座于1862年刚刚建成。坞长167.64米,坞口宽为24.38米,深5.19米,四周用花岗石砌成,此坞有两道浮门,分内外两区,可供2艘小中型船只同时入坞,或1艘5000吨的轮船入坞修理。这个船坞在19世纪60年代被称为“中国最大的石船坞”。
这天,一家船商与公司订立了紧急建造两艘货船的合同,但由船商提供图纸,只要质量好,价钱从优。
这机会那能放过,小柯拜也就狠狠地宰了一刀,看着那两个半吊子船商满意的表情,小柯拜暗自高兴。有日子没见到如此优惠的合同了,事不宜迟,小柯拜连忙签了合同。
有人说冲动是魔鬼,还确实是。
这边的庆祝酒会还没有完,公司就开始清理船坞。几天后,图纸也到了,工期相当紧,公司马上组织人力着手建造。
开始购进原料了。说来也凑巧,正好一批南洋木料到货,公司买办一见,马上就按住了,连什么兰芳国的人来给洋枪队代买都顶了回去,说什么不撒嘴,这卖家也坏,随着涨价。没关系,虽说贵点儿,但是也可以给船商加价呀,料好,工就贵呀。
船厂灯火通明连轴转,工期紧呀。总算是可以如期完工了,扫尾部分几天后就会完成,船商的人已经来了,只是要在广州办点事,晚几天就过来接船。
只要几天,60%的建造费就到手了,只要验收一通过,又是10%。这船可是用了心,只是有几处的要求达不到。但是小柯拜不担心,这样的标准,全欧洲都没有人可以做得了,再说,一个货船要那么高的标准干什么呀?这准是讨厌的德国佬设计的。
谁知道,小柯拜晚上参加完舞会后突然失踪,他的三名家庭成员也在马车上。
找人的人撒出去了一拨又一拨,什么舞厅饭店咖啡馆戏院妓院都找遍,忙活了一整夜,没有任何消息。
天亮后,公司收到了绑匪的消息。没什么新鲜的,要赎金,巨额的赎金。柯拜船坞公司乱了套,警察、巡捕到处乱钻,记者也来了。
董事会紧急开会商议,公司的资金已经全部押在造船上,根本拿不出现钱来。只能等到船商来提船付款。马上派人去催,船商下乡了?去找!船商下的什么乡?董事们有人摔了杯子……
正在货栈谈春叶价格的船商,叫船厂的人死拉活拽的按到了车上,拉回了广州城。好吃好喝好招待,只要您尽快提货。听说只要付清全款,还可以再打一点折扣,船商笑容满面。一面请来人回去报信,一面马上叫人准备钱款,叫车。
船商带着验收的工程师、接船的船长、付款的会计师一堆人来了,公司接进了接待客厅,茶水咖啡点心,两个董事陪着说话,副经理领着人验收。
突然间,一个职员急匆匆地叫走了两位董事……船商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外面有点嘈杂,接船的船长推开门走进来,凑近了,低声向船商汇报了接收的情况。
“这!这……”船商瞪大了眼睛。
下面的时就简单了,验收不合格、拒收、不接受降价折扣、全面返工并承担延期赔偿……自然又是有人介绍下家了——上海华洋商行。
柯拜船坞公司转卖给华洋商行,从此结束了柯拜船坞的历史。柯拜船坞公司更名“华洋商行广东造船公司”。小柯拜被赎回,其实就是放了,没价值了嘛,他已经没有任何油水了。看到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公司,身无分文的小柯拜黯然回到英国,不知所终。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