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杂说
作者:潘旭澜
连载潘旭澜先生的《太平杂说》的由来
一直有一个心愿:要将潘旭澜先生的《太平杂说》做成EXE版本电子书,虽然先前做成了PDF版本。因为没有现成的资料,所以我只好自己动手,将全书OCR成TXT,这也就是即将连载全书的由来。哪天连载结束,那也就是EXE版电子书出炉之日。
在浩如烟海的有关太平军的史料中,潘先生也许并未发掘出多少新史料,然而面对太平军的诸多史记和专著,潘先生却从崭新的视角提出了崭新的结论——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角度,重新探讨‘太平天国‘的奥秘,得出了言之成理的结论,从而引导人们对‘太平天国‘这一段历史作出了全新的思考。
《太平杂说》篇幅不长,凡35篇共15万字左右。作者以随笔的形式,围绕‘太平天国‘兴亡,博观约取,落笔严谨,时有精辟思想,警策文句,读之常令人驻足思索。
具体说来,与以往有关‘太平天国‘的出版物相比,潘先生的《太平杂说》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以高度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突破美化‘太平天国‘的一系列的传统观**,探寻历史的真相和定位,将史料置于清末的时代背景(包括国内外)下,在对太平军主要领导人物的性格、经历、心理等诸种条件的比较研究中,作出合理的分析与推断,既把有关人事放在历史的天平上来考察,也不忽略从人性和情感天平上来检测,文字简洁洗炼,因而使随笔在理性评述中,又具有艺术感染力。
除了军事斗争、政治评价之外,随笔集还涉及到对太平军经济、文化及领导集团的代表人物的性格、心理评述。当然,在我这个南京人眼里,最关注的重点仍是太平军定都‘天京‘之后,领导集团迅速发生蜕变,并迅即酿成的洪杨内讧。
我认为,《太平杂说》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对太平军定都‘天京‘之后种种导致失败后果的精彩论述中,以简短明晰而又沉郁老辣的笔调,表达了作者新颖独到的思想。透过作者一篇篇富于辩驳色彩的文字,我们终于看清了当年‘天京‘不光是个**短命的小朝廷,而且是一个受极端政策控制下的大监狱,充满了神秘意味的大教堂。
紧接着,作者以较多篇幅描述了太平军领导集团内各色人等,尤其是剖析洪、杨这样的首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状态。而且,在描述与剖析中,显然摆脱了昔日的有关农民起义的传统模式的影响,而对这些人物的出身、经历、心理等方面作了精当的透视,从而真正提示了太平军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夹叙夹议的笔墨中,《太平杂说》集中地从《天王进城》、《遥想天京》、《天堂与坟墓》、《天堂的妇女》、《宝座争夺》、《乱爵胡封》等篇短文剖析了造反者,尤其是领导集团先天性缺陷,从而令人心服地找到了太平军失败的内在根由。
该书也使我们明白了近代史初期,像太平军这样的农民造反,注定是没有出路的。推翻清的黑暗统治只有孙中山这样的革命党人方能完成。因而可以说,那种以为凡农民造反必是对历史前进的推动,便可能是对历史的错误认识。
当电视剧‘太平天国‘成为文化热点之时,当我们见到媒体出现许多‘英雄形象‘、‘巾帼英豪‘之类的颂扬之词之时,人们或者不知道或者故意视而不见,与‘太平天国‘同时代的马克思曾经对‘太平天国‘作过这样的评价:‘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并严厉地称他们为‘魔鬼的化身‘。
是的,造反未必皆有理,造反者未必都是英雄。造反行动如果在血与火的战争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只是一个更**的神权与君权合一的小朝廷替代另一个**的王朝,那么,它对历史究竟是促进还是倒退呢?
读了《太平杂说》,除了增进知识和开拓视野外,觉得还应当学到一些作为学者的人格与文格。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