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回 凯旋(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候正是闰七月,顶着仍有些烤人的秋老虎,一队身着朝服的官员,骑着马奔驰在北京东郊的官道之上。

经过一番战火洗掠的京畿地区,显得满目疮痍,处处残破不堪,流离失所的百姓随处可见,甚至有人饿毙在路边,也无人收埋。

今年年初,僧格林沁与胜保联合将北伐的太平军大部队一举歼灭,李开芳当场战死,林凤祥解送北京以后,不久也就问斩。

扫平北伐军残余,以及继续围剿从南京千里奔袭,跨越黄河前来增援的曾立昌、许崇扬等部,又花去了两位统兵大将大半年的时间。

这一天是僧格林沁奉皇命班师还朝的吉日,为了表示对这位勋臣至高无上的荣宠,皇帝不但恩旨赐他世袭亲王罔替,更命令恭亲王奕訢亲自率领礼部、兵部的几位大臣,出城十里相迎。

这大半年来,因为参与主持围剿太平天囯北伐军有功,袁潜已经接连迭升为正黄旗满洲都统、宗人府宗令、充任阅兵大臣,并且依旧坐着军机领班的位置,可谓已经是年少得志、权倾朝野的一位亲王。

随着他地位的骤然上升,朝廷里先前还持观望态度的许多中下层京官纷纷倒向他这一边,一年前还高下明判的恭亲王与肃顺两股势力,现在已经是势均力敌,任何人都可以一眼看出,现如今的朝廷里,不论是杜翰还是肃顺,都已经不足以威胁到恭亲王的地位了。如果说眼下还有什么人能够夺去他的权力和荣耀的话,那么这个人只能是皇帝。

但是皇帝似乎也对他完全放下了心,从当初的疑而用之、用而防之,直到如今的倚信左右,一片和谐之中,仿佛已经没有了任何一点杂音。

军机处里,除却杜翰仍旧死心塌地奔走于怡亲王一派马前之外,其余的瑞麟、邵灿、彭蕴章等人,都已经先后对袁潜表示了顺从之意,就连一开始阿附肃顺的穆荫,也十分乖巧地见风转舵,回头是岸,急着向他表起了忠心。

一度罢职的翁心存,才刚刚离开京师进入南直隶,就给特旨召还,再度起用为吏部侍郎,旋即转调户部。

在荆湘一带,曾国藩已经署理湖北巡抚,以兵部侍郎衔继续统领湘军,很快克复岳州,正在武汉一带与太平军展开反复拉锯的争夺战。

随着朝内外势力的不断雄厚,袁潜却更加小心翼翼起来,他明白,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出半点差错,万一有什么把柄落在自己的政敌手中,那结果必然是致命的。

手握重兵的僧格林沁与胜保二位大员,是他着意结纳的两个重头人物。所以当皇帝命令他代替天子去迎接凯旋的僧格林沁时,袁潜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来,并且还另外提出要礼部、兵部的满汉右侍郎一同前去,实在是给足了僧格林沁面子。

一行六位大臣带着若干仪仗随从,清早就出了京城,一面缓缓东行,一面注意瞧着前方有没有蒙古兵的大纛出现在地平线上。

从晌午等到了黄昏,直到太阳拖着长长的影子躲到群山远树背后,僧格林沁与他的蒙古骑兵,才姗姗来迟地进入了诸位大臣的视野之中。

袁潜转过头去,对随行的荣全低声吩咐几句,跟着一抖缰绳,向着僧格林沁迎了过去。在他身后,一阵鞭炮声惊天动地般响了起来,鼓乐手奏起了乾隆年间平定金川时候的得胜乐《铙歌十六章》,道旁野鸟受惊飞起,扑喇喇地扇着翅膀冲入天际。

僧格林沁端坐马背,志得意满地瞧着前来欢迎自己的队伍,扬鞭笑谓儿子伯彦那谟祜道:“大丈夫当如此耳!”

袁潜纵马上前,从怀中取出圣旨高声宣读。僧部众将尽皆下马跪听,闻说都有封赏,禁不住喜形于色。

读罢了旨,袁潜把圣旨一合,双手捧着递到僧格林沁面前,笑道:“恭喜僧王得胜还朝。”

僧格林沁心怀甚畅,看这位恭亲王也顺眼了许多,当下报以一笑,道:“总赖圣天子威德庇佑,众将士齐心用命,好歹不负皇上重托。”言语之间,满是怡然自得之色。

众人都跟着僧格林沁站了起身,看着他接过圣旨,忽听一人叫道:“你们都有封赏,怎么偏我没有?”

袁潜惊讶不已,这是哪个胆大包天的,敢当着两个亲王的面说这种话?定睛瞧去,却是一个披甲武士,头上戴了铁盔,面甲低低地遮住了大半张脸,瞧不清楚是什么长相。

他心知此人必是僧格林沁的心腹,虽然说十分不懂规矩,可是却也不好出口斥责,当下付之一笑,对僧格林沁道:“皇上在宫里相候大驾,僧王,请。”

说着自己当先跳上马背,对僧格林沁做了个手势,示意让他先行。

一行人威风赫赫地自德胜门入城,沿途上闲人百姓听说大兵过境,大都吓得藏了起来不敢出头,倒也有许多喜瞧热闹的围了来指指点点。顺天府衙门与宛平县衙门也来凑趣,令人抬了长龙巨鞭,噼里啪啦地放了一阵。僧格林沁志得意满,在恭亲王的陪伴下风光无限地进了皇宫,径直到养心殿去见驾。

皇帝已经等候许久,一闻通报,立刻叫传,君臣两人一见面,便照着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行了满洲人的抱见之礼。

两人略略一抱,便即分开,僧格林沁连忙跪下正式叩拜。只听皇帝道:“我大清江山,多赖尔这等忠诚之士才得千年永固,朕心实慰!”一面亲手把他扶了起来。

僧格林沁有些受宠若惊,心情一阵激荡,昂起了头大声道:“僧格林沁本出旁支,蒙先帝恩典,立为先考之嗣,方有今日。自当效死用命,以报圣恩。”

他这话并非没有来由,博尔济吉特氏人口繁盛,僧格林沁虽然名义上是成吉思汗弟弟哈萨尔的第二十六世孙,可是家境早已经败落,只不过顶着一个贵族的名号而已,他自己小时候还跟从父亲替别人家放过羊。

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是他的叔父,娶了嘉庆爷的女儿庄敬公主,可是却一直没有后嗣。后来索特纳木多布斋在北京病死,先帝道光爷亲自给他拣择后嗣,一眼就挑中了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僧格林沁。

就这样,僧格林沁从一个父亲早逝、寄人篱下的养子,一跃而成威风八面的科尔沁郡王,还跟道光皇帝攀上了甥舅的情分,不久更娶了裕郡王府的格格,成了大清的驸马爷。

在他的心里,对死去的道光老皇帝是充满感激之情的。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道光的青眼相加,到如今他可能还在草原上放羊呢。正因为如此,他心甘情愿地替咸丰表弟卖命,先帝临崩之前那顾命大臣的嘱托,在他看来既是一种无上的荣宠,又是他这一生都必须背负的重担。

咸丰自然明白他这一番心意,所以也就十分放心地把整个大清国最精锐的军事力量交付给他,让他承担起护卫京畿的重任。皇室的安危系在僧格林沁身上,他是安心得很的。

皇帝又说了几句慰劳劝勉的话儿,赏了僧格林沁朝珠一盘、团龙补褂一件,觉得有些疲累,便叫他跪安出去,自行安排军兵入城,另外择吉日赐宴犒劳从征将士。

过了几日,果然发下上谕,以北省军务告竣,令奉命大将军惠亲王绵愉、参赞大臣僧格林沁各自恭缴关防,并裁撤恭亲王奕訢等所有京城办理巡防事务,同旨更令巡防王大臣酌量保奏在事出力较多的司员、章京,以为奖励。

袁潜得了旨,回去深思熟虑一番,决定重点保奏护军营参领伊绵阿与户部侍郎载龄两个人。

载龄是诚隐郡王允祉五世孙,按辈分算起来,是袁潜的侄子,与怡亲王载垣是同辈兄弟。当年他任职内阁学士,与定郡王载铨交好,在载铨的一幅画上题字,自称门生,给郑亲王门下参了一本,连降三级,如今好不容易又迁转户部,做到了左侍郎的职位。这一次办理京师防堵,他确实出了些力,但却不足以构成袁潜一力提拔他的理由。

袁潜真正的目的在于结好宗室。肃顺之所以能够广收汉人士子之心,就在于他完全不将满人放在眼里的态度,甚至曾有“旗人全是混蛋”之类的惊天之语;也正因为如此,满大臣特别是王公宗室们当中瞧不惯肃老六的大有人在,譬如惠亲王绵愉,又譬如眼下的这个载龄。

他们虽然不学无术惯了,担不起什么大事,可是却是一股不能小看的政治势力。肃顺的背后是郑亲王端华与怡亲王载垣,袁潜这边自然不会孤军作战。他除了对肃顺处处示弱之外,就把很大一部分力量放在了拉拢宗室上面,象载龄这样曾经开罪肃党的人,就是他重点的修好对象。

至于为何连带一个护军营的参领一同保奏,却是鉴于肃顺仍在兼任护军统领,安他之心的一种举动,让他觉得自己仍然不敢得罪他,故意示弱而已。

惠亲王与他的私交本来甚好,看了他的奏本底稿,也是无可无不可,却又主张加了几个人进去。袁潜晓得这些都是请托到他门下的,当下满口答允,一个不漏地保了上去。

两位亲王联衔奏折,皇帝并没有太过细究,删去了一两个实在平庸不堪的名字,余下的就一概依议办理了。载龄与伊绵阿都赏了花翎,载龄更予以特旨嘉奖,撤销了早年的处分。他知道此事全出恭亲王周旋,心中对这位叔执辈自是感激不已。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