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日,以恭亲王奕訢署理领侍卫内大臣之职,命偕镶白旗满洲都统僧格林沁、左都御史花沙纳、镶黄旗副都统达洪阿、正白旗副都统穆荫办理京旗各营巡防事宜,同时恩准佩戴“非特赏不能用”的金桃皮鞘白虹刀。
满洲八旗之中,镶黄、正黄、正白这三旗直接归属皇帝,称为“上三旗”。自初建国时,便从这上三旗子弟中挑选材武出众者为侍卫,组成亲军营,专管皇城戍守,而以勋戚大臣统领,名叫领侍卫内大臣,秩正一品。内大臣拢共六人,镶黄、正黄、正白旗各有二人。亲军营既是皇帝的贴身侍卫,能受封为内大臣的,必定是皇帝亲信倚重之人。咸丰给奕訢这个职务,无疑是在对他表示自己的信任。
袁潜刚奉了上谕,旋即便被传见。来到南书房,皇帝先免了他的跪,继而取出一本小册子来,和颜悦色地道:“老六啊,你瞧这是什么?”
袁潜双手接过,打开来看时,却是一本刀枪合编,枪曰棣华协力,刀曰宝锷宣威,正是奕訢与奕詝早年在上书房一同创制的枪法与刀法。
书首还有一篇小序,却是皇帝亲笔所题的,袁潜奉本在手,读了出来,道:“分虽君臣,情原一体,惟期交劝交儆,莫负深恩,今日之协力非昔日之协力也。”连忙合上书册,免冠叩头道:“奴才谢主隆恩!”
咸丰叫他起身,道:“五叔说得有理,不信用自家兄弟,还能信用什么人?”叹了口气,道:“方今国家多事,外面洋毛子虎视眈眈就不说了,内里还有粤匪作乱,眼看过了黄河,就要打到京师来了。朕将京畿防务重任交托与你,你可不能叫朕失望啊。”
袁潜垂手答道:“是,奴才必定尽心竭力,报效圣恩。”
咸丰微微一笑,点头道:“好,好。你筹办巡防,有甚为难之处,不妨对朕明言。”
袁潜想了一想,答道:“奴才请陛下发明谕一道,令京师各旗三十六营皆听训练,各级营官并从管束,否则奴才令出而不能行,筹办巡防云云,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
皇帝听了这话,一时间有些犹豫不定。祖制,领侍卫内大臣只不过管辖亲军一营一千七百七十人,单只负责皇帝的护卫工作,并且是六个人轮流值班。而京师旗兵前锋、内火器营、骁骑营凡三十六营,合共十四万九千有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过好在有僧格林沁等人协同办理,想必不会出什么岔子。
当下道:“这却无妨,只是遇事须于协办诸臣商议,凡军令必五人共署,交朕批转,尔后可行。”这一来,就把奕訢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了,既让他为自己干活,又没有一点危险。咸丰觉得,这一手实在是高明得很。
袁潜对于这样的结果已经是颇为满意了,至少得到了皇帝的首肯,可以指挥得动京旗,至于五人共署云云,只要调和好了与僧格林沁等人的关系,那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当即跪下谢恩,咸丰又吩咐了几句,便叫他跪安。
次日一早,袁潜带印署任,先往都统衙门去见僧格林沁等人。他身为和硕亲王,又是一品领侍卫内大臣,较之各旗都统高了半阶,但僧格林沁却又兼任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加上嘉庆年间曾经发过上谕,令御前诸大臣见诸王时不得长跪,是以几人都只屈膝请安而已。
袁潜先将上谕述了一遍,续道:“本王虽奉皇命,但年幼识浅,未经军旅,僧王老于戎事,花沙那等四人并各有长略,往后还要同心并力,赞襄国事为要。”僧格林沁等人闻言,自然满口答应。
众人分列坐定,僧格林沁便道:“皇上圣谕,令我等五人会办巡防,不知王爷有何高见?还请示下。”
袁潜忙道:“哪里哪里,僧王才是宿将元戎,本王不过参赞坐画而已,岂敢专擅于前?”一味要僧格林沁先说。
僧格林沁本就自负得很,见袁潜对他十分敬重,也就老实不客气起来,环视众人一眼,道:“天下根本,在于京师,粤匪自从怀庆撤围以来,窜扰山西、河南,窥视直隶,如今之计,当在正定、井陉等处大关要隘分兵把守,另以大兵迎头击之扬我大清国威。”另外几人商量好似的附和起来,袁潜暗自观察他们神色,不太像是早有准备的样子,倒有几分人云亦云的意思。
心中琢磨片刻,皇帝给他的上谕是会办京师巡防,如何进攻太平军,按说自己是没有决策权的。与其胡乱说话招来皇帝的疑心,倒还不如安分守己做好分内的勾当,至少在表面上要做出对掌握兵权毫不在乎的样子。
当下道:“僧王练于戎机,既如此说,想来是师出必克的了,本王在此先预祝僧王马到功成。”僧格林沁虽是久被恩眷之辈,平日里同僚的谀词塞满耳朵,可是凡人无不爱听好话,何况是堂堂亲王拍自己的马屁,禁不住微笑而纳。
袁潜话头一转,道:“只是皇上给本王的诏谕,只是会办京师巡防而已,本王这还是头一回办理军务,着实不知从何下手。”
僧格林沁不假思索的道:“京城驻防八旗,统共有三十六营,有亲军营、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军营、火器营、健锐营诸般名目,合约十五万,其中亲军、骁骑、前锋、护军各营均习骑射,唯步军营单习步射;健锐营主以云梯,兼及鸟枪、水战、以及马步射、鞭刀等艺;火器营专精鸟枪、子母炮,仍习骑射。”
袁潜随口恭维了几句,无非是说他关心戎事之类,继而道:“今年恰是考验之年,本王想奏请皇上,大阅三军,未审僧王之意如何?”
僧格林沁沉吟不语,奏请大阅,固然是自己在皇上面前邀宠的大好机会,可是万一圣上阅兵之后并不满意,那可就弄巧反拙,偷鸡不得蚀把米了。做官的要诀,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麻烦不来找你,你自己可别去找麻烦。多做多错,少做自然不会错。这恭亲王想来一是年轻气盛,二是不解为官之道,却也不必同他计较。
打从康熙爷那时候起,大阅就不一定是三年之期,时常随着皇帝高兴,又或者是国家用兵,时时检阅。他要真上了折子奏请,多半便能获准。既然如此,索性把练兵之责推给他去,反正自己受命为参赞大臣,身负统筹各路兵马,指挥河北攻略之责,找个藉口还是容易的很。到大阅的时候,若是军容整肃,料想他也不好意思拉下自己一份功劳;万一哪里出了岔子,皇帝面前也好撇清,将失职之罪一推六二五,全推在他头上去。
僧格林沁想罢,当下道:“王爷既有此心,奴才奉命就是。”其他几人并没什么主心骨,见僧格林沁不表示反对,自然一致赞同。
当下缮写了奏折,五人一同署名,递将上去。咸丰见了,心想阅兵就阅兵,倒没什么不可,只是近来自己身子虚得很,实在懒得去毒日头底下晒他个一天,想了一想,随口叫发上谕,令惠亲王绵愉代劳了。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