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转折--新明帝国编年史(下)(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世纪初,广东商人和福建商人已经成为帝国最强大的经济力量,他们通过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又接触到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将其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建立了独特的“新儒家”思想。“新儒家”思想鼓吹自由、民主、平等,主张实施政治经济全面改革,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对于掌权的帝国议事会来说,无疑是一个恐怖的挑战!广东商人还上书帝国议事会,要求将西方启蒙运动的经典著作《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论政府》等书列入科举考试书目,这当然遭到了议事会的断然拒绝。掌权的江南商人、山西商人顽固地反对政治改革,更反对建立资本主义的共和国,企图把古老的帝国政体永远维持下去。

但是,古老的帝国政体在世界浪潮的冲击下,已经不可能永远维持了!1820年,西方工业革命开始影响中国,福建商人和湖北矿业主合作在湖北大冶开设了中国的第一家现代大型工厂——“大冶钢铁厂”,与之配套还开发了江西萍乡的煤矿,并于1832年正式组建“冶萍煤钢联合公司”,年产钢8万吨,生铁达到21万吨。此后,辽宁、安徽的矿业主也建立了自己的钢铁厂、机械厂,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中国虽然不是工业革命的发起者,但还是做到了紧跟世界潮流,没有被甩的太远。

1848年,江南商人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轻工业工厂“江苏棉纱厂”,这也是江南地区第一座现代工厂,它标志着中国的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就连一贯守旧的江南商人,也开始参加工业革命了!到了19世纪中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现代工业已经相当发达,成立了“安庆机械制造厂”“马鞍山钢铁厂”“黄石机械纺织厂”“上海钢铁公司”“上海宝山船舶工厂”等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其中有的企业,甚至在全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每年的工业产值突破1000万两白银,雇佣工人数量达到40万。辽宁鞍山的煤矿、铁矿也开始开发,东北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的另一个重工业基地。1856年,明帝国议事会拨款建立了第一条铁路——江西萍乡到安徽安庆的铁路,用来运输煤炭、铁矿石等工业资源,这是当时亚洲最先进的铁路,从此,铁路开始深刻地影响中国,它完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形态!同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造船厂“旅顺造船厂”成立,中国造船工业迅速发展,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前五的水平。中国的海军实力,也随之大幅度提高了。

不过,中国的工业革命虽然发展迅速,但大部分先进技术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中国自身的科学技术实力,还是非常薄弱的。尤其是正在兴起的德国,对中国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向中国输出了许多人才和设备,中国的工业革命也因此打上了深刻的德国烙印!

同样是在1856年,中国的近邻——日本也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日本德川幕府将军经过长期思考,毅然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建立“日本帝国议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明治维新”运动!1860年,日本参考了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的宪法,制订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并通过了一系列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日本基本完成了政治改革,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日本政府花费200多万两白银从美国、德国购买先进工业设备、工业技术乃至武器装备,全世界都感觉到了日本强大的扩张野心。虽然此时日本的国力还不能和中国相比,但中日冲突的一天已经越来越近了。

正当中国和日本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西方列强的魔掌也已经伸向中国附近。到19世纪中期,法国殖民者侵占了越南南部、老挝、柬埔寨,英国殖民者侵占了缅甸,德国殖民者侵占了琉球群岛。越南、缅甸、琉球等国的国王,向他们的宗主国——明帝国求救,但帝国议事会却害怕惹怒西方殖民者,不敢出兵救援,中国的国际威望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明帝国议事会倒不是胆小怕事,实在是当时中国的海军实力与西方国家差距太远,打击日本还够用,打击英国、德国就是天方夜谭了。)

为了防止西方殖民者进一步侵略中国沿海,明帝国开始在各大造船厂制造2500吨级驱逐舰,同时向英国购买6000吨级的巡洋舰,加强自身的海军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明帝国海军终于成为远东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不仅让新兴的日本不敢造次,更让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也畏惧三分。由于中**队的保护,越南北部以及朝鲜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地位,没有受到欧洲国家的入侵。中国、日本、朝鲜三国,成为当时亚洲唯一没有受到欧洲列强入侵,得以保持独立的三个国家。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中国要想超过欧洲先进国家,非得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实行西方的民主与法制不可。1875年,广东、福建商人成立了明帝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立宪同盟”。立宪同盟提出了著名的“三大改革原则”——以民主选举方式产生帝国各级行政官员,在整个明帝国范围内实行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原则,制定《大明帝国宪法》,这其实就是要把中国从一个半封建的君主立宪国家,变成一个现代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国家。结果,这些改革措施遭到了帝国议事会的坚决否决,因为议事会成员(尤其是那些保守的江南、山西商人们)害怕失去自己的权力,中国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遭遇了第一次挫败。于是,立宪同盟开始向海外购买大量武器,准备武装斗争;他们到处印刷各种传单、书籍,号召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新明帝国,成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一个大革命的时代开始了!

1880年3月,立宪同盟经过长期准备,发动了震惊世界的“1880年中国革命”,革命以广东为中心,波及福建、湖南、四川等省,革命者要求废除帝国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起义者一度控制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并占领了湖南、福建、广西的许多城市,俨然有与帝国政府分庭抗礼之势。在危急的局势下,明帝国议事会出动了25万大军镇压革命,并用从英国买来的新式铁甲巡洋舰舰炮轰立宪同盟的基地——广州,甚至不惜要求英国出兵帮助镇压革命!经过2个多月的浴血奋战,立宪同盟虽然多次挫败明帝**队的进攻,但终因寡不敌众,广州城被明军攻克,轰轰烈烈的1880年革命只能以失败告终了。立宪同盟的成员遭到了血腥屠杀,幸存者也被迫转入地下活动;明帝国议事会为了防止革命重演,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军事管制,严厉禁止传播民主主义、资本主义改革的言论,南方各省陷入了长期的白色恐怖之中!中国的资本主义政治改革,就这样再次遭遇挫折,中途夭折了。但是帝国议事会的血腥镇压并没有达到目的,在广大的中国内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农民暴动此起彼伏,明帝国的声望已经降到了几百年来的最低点!

时光就这样进入了20世纪初,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已经达到俄罗斯的水平,成为中等资本主义国家,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还是太少,人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强烈呼唤着政治改革!新明帝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已经陷入风雨飘摇之中,眼看支持不了多久了。1902年,又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中国和德国的联合探险队在黑龙江发现了大庆油田,这是当时世界上探明储量最大的油田之一。中国东北地区立即引起了西方列强的关注,尤其是俄罗斯帝国对东北更是垂涎三尺,随时准备全面入侵中国,夺取石油资源。大庆油田的石油,竟然成为后来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正当俄国将扩张的重点再次转向中国东北时,1905年6月,震惊世界的俄国革命爆发了。数十万工人和市民在圣彼得堡街头游行示威,要求缩小贫富差距,结果遭到沙皇军队的血腥镇压,一天之内就有5000人遇难。这一惨重灾难引起了人民对腐朽沙皇**政体的怒火,俄国国家社会党(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托洛茨基立即发动武装起义,利用工人武装夺取了圣彼得堡。沙皇尼古拉二世急忙逃离圣彼得堡,调动波兰、乌克兰、莫斯科的俄军向圣彼得堡前进,但一路上俄军不断哗变,军中的国家社会党分子甚至公然打出了红旗,宣布俄军改编为“国家社会军”。7月29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宣布支持革命,发出通电建议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尼古拉二世只得仓皇逃往国外。持续数百年的沙皇**制度终于结束了,这对于俄国来说,与其是一个灾难,不如说是一个机会。

俄国革命成功之后,革命领导人托洛茨基迅速解散了国家杜马,决定成立“苏维埃政权”,建立国家社会党的独裁统治,凡是反对国家社会党的党派都被勒令解散,其领导人也被逮捕并流放海外。苏维埃政权虽然建立,但忠于沙皇的“白军”仍然在各地活动,国家社会军进行了两年多的内战,才将这些白军基本歼灭。1907年,托洛茨基宣布建立“苏维埃国家社会主义联盟”,简称“苏联”。苏联秉承德国宰相俾斯麦创立的“国家社会主义”理论,鼓吹国家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并大肆宣扬“俄罗斯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等种族主义言论,大力发展军备,随时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受到苏联的影响,德国、意大利也产生了国家社会主义势力,“国家社会主义”逐渐发展为“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

此时,欧洲列强已经分裂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国家集团,明帝国陷入了协约国的包围之中——北方有俄国,南方有法国的殖民地越南,东方还有日本虎视眈眈,它们都是协约国集团的成员,也都对中国的富饶领土垂涎三尺……为了对付俄国、法国、日本的军事威胁,打破三面受敌的不利局面,明帝国开始主动和德国走近。德国不仅向明帝国出口了大量新式武器,还向明军派遣了大批军事顾问,帮助中国建立强大的现代陆军。1905年,中国与德国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正式加入了同盟国的行列,一起对抗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协约国。世界大战的阴影,随之降临到了中国头上!

1909年,围绕俄国殖民地波兰的归属问题,德国与苏联爆发了武装冲突;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向苏联递交了最后通牒,要求苏联立即割让波兰西部地区,遭到了苏联的断然拒绝,德国随即向苏联宣战。根据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军事条约,两大国家集团随即互相宣战,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中国、罗马尼亚为同盟国一方,英国、法国、苏联、日本、保加利亚为协约国一方,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爆发了!

在长达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明帝国海军多次击败日本海军,差点在日本本土登陆;明帝国陆军也击败了法国陆军,并与苏联陆军在北方边界对峙,互有胜负,陷入了长期的阵地战。但是自从1912年美国加入协约国后,形势大变,协约国一方占据了明显优势。明帝国舰队主力在舟山群岛被美英联合舰队击溃,中国的各大港口都陷入英美舰队的封锁。英法联军也于1913年初在海南岛登陆,明军虽然勉强维持住了战线,但损失非常惨重,全军士气动摇。德国虽然在东线战场取得了胜利,从俄罗斯手中夺取了波兰、芬兰,但在西线也遭遇了惨败,战争的天平慢慢向协约国一边倾斜,明帝国的前途越来越暗淡了……

1913年4月,由于前线战事接连失利,明帝国首都南京终于爆发了革命,来自广州、福州、武汉、上海的数千名“立宪同盟”成员包围了帝国议事会所在地,要求明帝国立即结束战争。起义群众高呼“共和国万岁”“解散议事会”的口号,皇帝和议事会成员被迫仓皇逃离南京。起义的第二天,最后一代明朝皇帝下诏退位,乘坐军舰前往荷兰避难,“立宪同盟”经过长期的地下斗争,终于夺取了政权。立宪同盟主席李光永在皇宫广场宣布成立“中华共和国临时政府”,自己出任政府总理,临时政府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与协约国媾和,结束这场漫长的战争。

听说南京爆发革命,前线的中**队士气低落,几乎陷入崩溃,苏军趁机占领了蒙古、满洲的大片土地,一直推进到中国境内几百公里;日本这个协约国的小伙伴,也趁机在中国的附属国朝鲜登陆,想把朝鲜变成它的殖民地。不久,同盟国的主心骨——德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逃往荷兰,德意志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并立即与协约国媾和(这与中国发生的事情几乎如出一辙)。在两个月之内,全部同盟国都向协约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1913年9月,战败的中华共和国临时政府与战胜的协约国代表团在朝鲜首都汉城举行了和平会议。这场和平会议,将决定中国未来的命运——中国会被瓜分吗?中国究竟要割让多少领土、损失多少主权?每个中国人都惴惴不安,谁也不知道战胜的协约国会怎么处置中国。

此时,苏军已经占领了整个外蒙古,并占领东北的哈尔滨、长春,新疆的乌鲁木齐等重要城市;法国的陆军进驻广西、云南,海军则封锁了珠江口和海南岛;英美联合舰队不仅封锁着长江口,而且用海军陆战队占领了上海;日军没有进驻中国本土,却已经控制了朝鲜全境,海军也逼近渤海湾。苏联、日本想趁机瓜分中国,夺取远东的战略霸权;但英国、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保持远东的战略平衡,主张宽大对待中国,维持中国的强大和统一(一个强大稳定的中国,能够牵制苏联和日本的野心,对美英是非常重要的!)。经过激烈的争吵,和平会议终于在10月通过了《汉城和约》,对中国的命运做出了裁决,也对远东地区的政治版图做出了分配。

《汉城和约》规定,中国的主权统一应该得到尊重,唐努乌梁海、乌苏里江以东、新疆北部地区割让给俄罗斯,外蒙古被独立出来,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作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其余领土则保持原状。中国的两个附属国则被协约国瓜分——朝鲜被划为日本的势力范围,越南被划为法国的势力范围,两个国家都丧失了自己的独立地位。此外,中国还必须向战胜的协约国大约300亿美圆战争赔款,削减军备,不制造3万吨级以上的战列舰,不研制作战飞机、潜艇和装甲车,军队总人数必须限制在50万人以内——这实际上是要剥夺中国发动战争的能力!

对于太平洋上的德国殖民地,《汉城和约》把它们分别送给了美国、英国和日本,其中美国获得了关岛、塞班岛两个重要岛屿,英国获得了俾斯麦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则获得了琉球群岛(冲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等大量岛屿,海上势力得到了明显扩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使德国、中国都受到明显削弱,日本却日益强大起来。

《汉城和约》虽然使中国丧失了外蒙古的160万平方公里领土、乌苏里江以东的20万平方公里领土和新疆北部的40万平方公里领土,但至少保住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尤其是保住了满洲、内蒙古、新疆和西藏,中国的主体并没有受到损失。中华共和国虽然必须承担300亿美圆战争赔款,但是英国、美国很快宣布减免大部分赔款,法国也减免了1/2的战争赔款,中国实际上负担了不到100亿美圆赔款,其中大部分还可以从国外银行贷款支付。比起德国负担的巨额赔款(2万亿马克!),简直不值一提!中国的军事发展虽然受到了很大限制,但由于协约国内部的矛盾,这些限制实际上是一纸空文。仅仅两年后,协约国驻中国的军事代表团就撤回国内,从此中国的军队建设就没有任何限制了,飞机、战列舰、航空母舰、潜艇、坦克、大口径火炮都大量研制并装备部队,陆军人数也从50万人飞涨到300万人。苏联、日本对中国违反和约的行为感到“深恶痛绝”,但英美两国却予以默许,因为他们希望中国能够牵制苏联、日本,维持远东地区的战略平衡。很快,中华共和国就重新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屹立在东方。

1913年10月,在汉城和会结束后,中华共和国临时政府随即宣布召开“共和国制宪会议”,由来自立宪同盟、社会民主党、立宪改革党等12个党派的代表。立宪同盟主张采取美国式的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建立联邦共和国;社会民主党则主张采取英国的议会制,由议会选举行政首脑,反对实行联邦制;立宪改革党甚至主张把皇帝请回来,继续实行君主立宪制。经过一个月激烈的辩论,在群众和舆论的广泛关注下,制宪会议代表们达成了妥协方案:实行美国式的总统制,但不实行联邦制,总统和国会都由广泛的选举产生,司法部门则独立行使司法权;明朝皇帝复辟的可能性被完全排除。11月10日,制宪会议投票表决《中华共和国宪法草案》,绝大部分代表都投票赞成,只有极少数保皇派代表坚决反对。11月17日,宪法草案被提交新成立的各省议会表决,到12月5日,包括新疆、西藏、海南、内蒙古在内的各省议会都投票通过了《宪法草案》,宪法正式生效。立宪同盟主席李光永表示,制订民主共和宪法的任务已经完成,立宪同盟今后的任务是保卫共和制度,因此宣布立宪同盟从即日起改名“共和同盟”。

1913年12月12日,中国举行了第一次全国范围的总统-国会大选,结果共和同盟主席李光永获得55%的普选票,当选中华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共和同盟还获得了众议院210个席位中的110个和参议院80个席位中的46个。共和同盟的执政期开始了,在它执政的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增长,宪政制度得到了巩固,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工业国家,这段岁月也被后人称为“共和同盟的黄金时期”。

对比协约国对德国的《凡尔赛和约》,中国受到的制裁简直太轻了。德国在《凡尔赛和约》中被处以2万亿马克的罚款,被迫接受12个国家的驻军,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内,全国经济濒临崩溃。不过苏联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因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攻陷了波兰和芬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波兰、芬兰两国的民族主义者都要求独立,拒绝回到苏联的怀抱之中。英法为了打击苏联,趁机在《凡尔赛和约》中规定把波兰、芬兰从苏联领土中分割出来,成立独立的波兰共和国和芬兰共和国。苏联领导人托洛茨基气急败坏地高呼:“我们被欺骗了!西方人利用了我们,然后又抛弃了我们!我们总有一天要夺回芬兰和波兰!”从此,苏联和英、法、美等西欧列强分道扬镳,反而和德国越走越近,这两国都认为自己是“世界大战的受害者”,应该“向西方列强算帐”。苏联倡导的“国家社会”思潮也在德国愈演愈烈。

1923年,一个叫做希特勒的德军退役下士组织了一个“德国国家社会工人党”,在慕尼黑发动了著名的“啤酒馆暴动”,由于德意志共和国政府的无能,希特勒竟然通过政变控制了全国,建立起了“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的统治,成为继苏联之后,欧洲的第二个国社党国家。从此开始,“国社主义”也被称为“纳粹主义”,成为侵略扩张的代名词。

(对于纳粹党和“纳粹主义”的内容,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就不用多介绍了吧?)

1926年,德国和苏联签定了军事合作条约,公然违反《凡尔赛和约》,建立了所谓的“柏林-莫斯科轴心”。欧洲的新战争策源地开始形成了,而中华共和国开始被英美视为遏止德苏轴心的一个重要支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到20年,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在世界上空——德国和苏联组成了“国家社会轴心”,日本为了满足自己独霸太平洋的野心,也逐渐倒向了德国和苏联的阵营。这次获胜的将是谁呢?是急于扩张的“柏林-莫斯科轴心国”,还是复兴的中华共和国?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