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部队按照景帝的命令,拔营前往宋州,此时沈虞终于等来了萧阳的旨意,萧阳命他伺机而动。什么叫伺机而动,打还是不打?
看着随之而来屈指可数的补给,沈虞不禁苦笑,这些还不够塞牙缝的,不过有总比没有好。
打,还是要打,皇帝叫他伺机而动,就给了沈虞决定权。
沈虞决定再次先发制人,首先发起对宋州发起进攻。这次真就是硬碰硬,元皓亲自带着队伍杀出城来,一马当先。
铁浮屠不负虚名,强劲且难打,可横扫千军。
沈虞的部队多是步兵,到了重甲的骑兵面前不堪一击,一场鏖战下来死伤无数。
但战马负重甲短时战斗力强,却无法长时间作战,总要轮换休息的,这就是为什么元皓总是打快仗的原因。
可那些夏国兵好似狗皮膏药一般,生命力特别顽强,用自己的血肉把战局搅成一锅泥潭,将元皓的人和马拖累拖垮,犹如陷入沼泽一般,慢慢耗死。
而沈虞的部队不是单纯的勇敢,早在出征之前,沈虞便摸透了铁浮屠的弱点。
战马虽然盖了重甲,攻击力增强,但为了行动方便,马腿是不可能装甲的,所以沈虞的士兵一旦冲入战场,绝不抬头去看那些威风凛凛的战马,埋头苦干,挥舞着麻扎刀专砍马腿。
不光如此,沈虞还命人在地上撒了绊马钉、铁菱角,竖起了铁蒺藜,都是对着元皓的打仗的弱点而来。
如此,元皓的队伍一开始占了上风,可后来逐渐吃力,景国的士兵继承了历史上所有游牧民族打仗的特色,那就是土匪式的,适合快攻快抢,一旦战场失力,马上就泄气了。
这并不怪他们,游牧民族一向这样,他们逐水草而居,没有城池家国的概念,这里不行了,马上换一个地方,没有守城固城的必要。
诚如完颜泰分析,在硬耗的精神头上,景国就矮了夏国好几分。当元皓的士兵看着那些断胳膊断腿的夏国兵,即便满血覆面,还呲牙咧嘴地顽强抵抗,心里就已经败下阵来。
慢慢的,沈虞的部队凭借一股报仇雪恨的精气神,一股重造河山的坚强毅力,扭转了战局。
这并不算完,沈虞还乘着城外酣战的机会,派斥候乔装悄悄潜入城里,斥候在景国情绪渐渐衰的关头,在城内大喊:“光复国朝!还我河山!光复国朝!还我河山!”而后在各处纵火,造成夏国已经将其团团包围的假象。
宋州城里还有几千户夏国百姓,听到北伐军即将胜利的消息,群情激奋,主动拿起棍棒反抗还在城中的景国部队。
元禾按照元皓的命令,留守营中,看着后方大火连天,前方节节败退,他心灰了一半,他比谁都清楚,沈虞来势汹汹,我方无可能战胜了,宋州保不住了。
着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元禾最终打算撤退,现下最要紧的是,保住元皓,毕竟他是统帅,又是皇子,如果他死了,军心真的就散了,剩下的人就是任沈虞宰割。
为此元皓悄悄派了一队亲卫出去,下了死命令,务必要把元皓安全带回来。
其他副将看出元禾打算弃城,都表示反对,他们不愿意就这么向手下败将夏国认输。此时,监军呈上景帝一封密信,交给元禾。
元禾打开来看,只见上面写道是如果宋州不保,纵然要撤退,也必定要给沈虞一个教训。
景帝所谓的教训,是景国行军的常态,亦是习惯,那就是——屠城!
屠城,给对方心理压力和冲击足够巨大不说,安抚民众,安排后事,更会耗费不少精力、兵力、银子。
这是景帝惯常玩弄的伎俩。
想当年沈虞的父亲那般勇猛,为何会输,就是遇到了景帝屠城,沈虞父亲手下的兵目睹好不容易保护的城池之中,父老乡亲早已全部被杀,一时士气受挫,军心奔溃,沈虞父亲不得不下命令暂缓行军,一来重整军队,二来安抚百姓。
这才给了景帝卷土重来的机会。
历史总是重复上演,现在这个命令拿到元禾手里,他几乎没有犹豫,将那密信放到一边,监军大为不满,喝道:“长宁郡王!你要抗旨吗?!”
元禾有他自己的想法,他与残忍的景帝不同,他绝对干不出屠城的事来,但他现下口内不能这么说,若是这么说了,按照旁人思维,他就是抗旨不遵,就是懦弱怯战。
于是思考一番后,元禾反问监军,也问在场不同意他想法的人,“现在城里的情况纷乱复杂,那群百姓已经疯了,拿着菜刀能跟你拼命,你要杀他们,可不是容易事。外面已经被耗住了,我们在里面也要被耗住吗,有这个时间杀人,不如快些找一条可靠的撤退道路,把皇子从场上救下来。我想在陛下眼里,皇子还是更重要的。”
这话可是说到了点子上,现下屠城,日后反攻不一定成功,吃了败仗还是得负罪回京,但如果能保全一部分军马,特别是救下了元皓,说不定能将功抵过。
于是便有人倒戈,同意元禾的想法,口内说道:“就照长宁郡王说的办!”
元禾听了,不禁冷笑,他们现下听话,看似支持他,实则早就想好了退路,一旦逃出生天回了上京,就把不战而退的罪责退到自己身上。
一时间,元禾对眼前所谓的亲族、战友寒了心。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