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月之后,徐甜甜的肚子又鼓了起来。
孩子已经七个多月了。
冬娃和春娃都想要个小妹妹,她和抒文也想生个闺女。
可这事哪由得了她?
不过,娘说了瞧着像个闺女。
看情景,和娘当年怀着她时一模一样。
她听了,暗自欢喜。
可又怕到时候失望,就未露出一点口风。
平日里,她除了锻炼身体之外,就是看报纸、听广播。
时刻关注着外界的动向。
还从爹那边打听着消息。
这时候,“共产风”是愈刮愈烈。
各区县都是相互攀比的,只要一个地方的做法见了报,其他地方就会积极跟
进。再后来,不光是农村,就连城里都受到了影响。
像商业局直属的几个大厂,就搞起了大食堂。
厂里把职工们的粮食定额都集中起来,一日三餐吃大伙。说是帮助职工们减轻
生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那些带家属的还好,可以申请把自家的口粮领回去。而
那些单干户们,就只能乖乖地吃食堂了。
他们销售科的,平日里不在厂里上班,还都是拖家带口的,就申请自己去粮店
里买粮。
做过饭的都知道,买回家自己做着吃,稀的稠的搭配着,吃的滋润还省粮食。
饭量小的,甚至还有结余。
启宽大哥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他家虽然是集体户口,可还是向厂里申请领取口粮。说几个孩子都上学了,吃
饭时间赶不到一块儿,得给孩子们做饭吃。
这时候,后勤上还算好说话,就批准了。
徐甜甜听说后,暗暗松了口气。
心说,等以后粮食一紧张,后勤处是绝不会开这个口子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章家爹来信说,镇子上也搞起了大食堂。
除了个别有粮本的城镇居民,大部分乡民都入了公社食堂,吃起了大伙。
村子里,也搞起了大队食堂。
家家户户都不留口粮了,全部入了公。到了饭点上,大喇叭一吆喝就端着碗去
吃饭了。
一开始,村民们也觉得稀罕。
大伙儿聚在一起吃着,十分热闹。
况且,吃的都是一样的,顿顿都有白面馒头,生活真是大为改观。
嘴里都念叨着,**就是好啊。
在这股风潮之下,徐永泰那边却反了过来。
以前,他是吃大伙的,现在却不敢再吃了。他跟书店里说,翠翠娘回来了,家
里有人做饭吃了。其实,翠翠娘又回省城照顾闺女去了。
这不过是他的托词而已。
来省城进货时,他跟闺女说,地方上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浪费现象。
城里还好,虽然搞起了食堂,可有口粮限额。
可乡里就不同了。
入了公社之后,各村各户都是欢欣鼓舞,奔着社会主义甚至**而去的。
无论是公社还是大队,都是大手大脚的,把勤简节约抛到了脑后。
有些上了年纪的农户,觉得这么个吃法不妥。
可哪敢开口?
任谁都不想戴上“落后分子”的大帽子?
可这么吃下去,又能吃多久呢?
志和结婚之后,就不再吃食堂了。
那个江红英本想省事,继续吃大伙。可志和说,“咱还是把口粮领回家?”江
红英就问,“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做饭?”
见志和一再坚持,说他学着做,才勉强答应下来。
具体原因,他不好明说。
姐姐早就提醒过了,说如果现在不领,以后怕是想领都领不回来了。
到时候,饿肚子可是免不了的。
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外界一片喧嚣。
唯有部队上还保持着几分冷静。
抒文说,军区那边在想办法改善伙食问题。
本着“自力更生,减轻地方负担”的原则,从军区到基层连队,都搞起了畜牧养
殖业。有条件的就种菜养猪喂鸡,没条件的就垦荒扩种一些经济作物。现在连队
里,都有种菜班和养猪班,专门负责后勤工作。基层单位的伙食,也有所好转。
徐甜甜听了,咧了咧嘴。
她记得部队上的这种光荣传统,延续了很多年。
直到八十年代末期,还有战士参军入伍之后,就呆在后勤上,学养殖、学种
菜。等到退伍之后,还靠这门技术发家致富,成了“万元户”。
那可真是光荣的退伍兵啊。
若论起养殖,她和抒文也快成专业户了。
现在,院里搭起了鸡棚子,养了一窝小鸡娃子。
菜圃里种了菜,绿油油的一片。
上个星期天,抒文还带着冬娃跑到郊区的集镇上,牵了只小绵羊回来。可拴在
院里还不到两天,就熏得她喘不过气来。
心说,这进了城就娇气起来了?
以前在老宅里,不是天天喂猪喂羊么?
可想着日后的“营养计划”,只好咬牙坚持下去。
冬娃自小就喜欢小羊羔子。
可见了这小绵羊却爱不起来了。
他皱着小鼻子,瞅着那只小羊。这浑身上下脏兮兮的,闻着臭烘烘的,与记忆
中雪白的小羊羔子成了鲜明的对比。
春娃呢,倒是不嫌弃。
从托儿所一回来,就拿着烂菜叶子去喂羊,嘴里还“咩咩”地叫着。
就像冬娃小时候的样子。
她呢,每天照常去门市部上班。
这喂羊的任务就落到了娘的肩上。
娘找了一件灰布罩衫当“工作服”,再戴上一只大口罩去给羊喂饲料,嘴里也嘀
咕着“熏得头疼”。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