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绍唐点点头,道:“我明白你说:但是最近你的确在连续出售内地和香港的一些物业和资产,这是作何考虑?”
李嘉诚说道:“用出售物业和资产作为“撤资”的例子,是可笑的。地产是我们核心业务之一,但集团收租物业所占比例不高,在香港的最佳地段如中区,用作长期收租的写字楼物业总面积约有380万平方英尺(约为四十余万平方米——编者注),总市值不少于1300亿港元,包括自用或曾用作总部的华人行、长江集团中心、和记大厦、中环中心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商场等;内地方面,位于最佳地段的收租物业包括上海、北京如东方广场等亦约有500万平方英尺(约55万平方米——编者注),总市值至少400亿港元,内地香港两地收租物业市值共1700亿港元,此外集团和我私人持有的全部海外收租物业市值只是内地香港两地的千分之五。然而,与其他大型地产发展商相比,我们无论在国内或国外,所持的收租物业规模都属较小,其他全属于大型住宅发展项目,建成后90%以上会出售,余下商业部分如商场即使留作收租用途,也会在将来时机成熟时出售。酒店及服务式住宅则属长期经营项目,但中间亦会出售。一切地产买卖都是正常商业行为。没有“撤资”的事,日后出售业务也都跟“撤资”没有关系。如果我真要“撤资”,那么最容易的就是“迁册”(香港人将公司迁移注册地称为“迁册”)。我一定不会“迁册”,长和系永远不会离开香港。不过规模的大小是另一回事,主要看情况而定,我有百分之百的责任保护股东的利益。作为一家国际性综合企业和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对经济发展循环及业务回报条件常常要带高度警觉思维,灵活调整是很正常和重要的运作。否则,如果你是投资者,也不会投资一家对股东不负责的公司吧。”
江绍唐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但如果股东利益和国家的情况出现分歧呢?那又应该如何抉择?”
李嘉诚摇摇头说道:“不会有什么分歧。现在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经济更开放,我这么爱自己的国家,一定会留意经济怎样改革,农民生活因土地变成资产而改善,还有国企盈利上缴30%以改善人民生活,这些绝对是好事。国家鼓励企业到外地投资,我在外国投资方面算是走前一点,可以说成功吧!据我所知,江先生你不是已经成立了黄金集团海外投资公司吗?你真正做的跟我做的其实都是一样的!”
江绍唐惭愧的说道:“我跟你还是不一样,我成立黄金海外集团,其实更多是想转嫁政治风险,因为国内投资环境存在的变数太大。其实从经济角度来说,目前国内公司赚钱盈利远超海外投资。但是为了保存公司,我必须要把绝大部分资产转移海外……”
“你真的很诚实,很多人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未必会那么坦诚的说出来,你是我见到最坦诚的年轻人,你是一个做大事业的人!”李嘉诚对江绍唐的坦白非常的赞许,道:“但是这些话你对我说可以,我希望出了这个门口,你千万不要跟其他人说起。政治和经济本不应该钩挂,但现实却是,他们仅仅的捆绑在一起,很多时候,政治都是绑架经济的,甚至政治时不时还控制着经济!”
江绍唐点点头,道:“我明白,所以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做一些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那也是情非得已。”
李嘉诚听了江绍唐的话,一声长叹!!能让这个老人一声长叹的人,绝无仅有。
在香港码头工潮中工人们把他画成奸商和魔鬼,李嘉诚还开玩笑:把我的头画得还是笑的。他创业至今六十多年,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但没有一年亏损;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15年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始终稳居这一宝座。
这就是李嘉诚。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尽管已经85岁,但是李嘉诚永远都是满面笑容,步子很快,没有任何搀扶。他和每一个人握手,微微弯腰递上名片,微笑着,认真地看着每一个人,近乎多余地用带潮州音的普通话自我介绍:“李嘉诚”。
“外人都将他看作超人,而他自己,则始终将自己看成是变成超人之前的那个人。”
85岁的李嘉诚,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这种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关于工作习惯,最为著名的细节是李嘉诚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
熟悉李嘉诚的人士表示,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他总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个被广为传播的事实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而在这之前,李嘉诚已经准确预见,并早已做好了准备,等到危机来临时,集团不但安然无恙,还从中获得了扩张的机会。
作为一个商人,李嘉诚对数字尤其敏感。
从20岁起,李嘉诚便热衷于阅读其他公司的年报。除了寻找投资机会,也从中学习其他公司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和漏弊,以及公司资源的分布。他自称可以对集团内任何一间公司近年发展的数据,准确地说出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看一看便能牢记,是因为我投入。”
对于信息的重要性,李嘉诚常常一再强调。虽已85岁高龄,但他对新技术的了解,并不逊于年轻人。在李的办公室,左手边摆着两台电脑,实时显示旗下公司的股价变动。而在侧面办公桌上,则摆着他的苹果笔记本,这是他日常工作所用的。
每天早晨,李嘉诚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据一位跟随他十余年的人士透露,这份新闻列表并非摘要,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新闻标题,多来自《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全球知名媒体。李会先浏览,然后选择其中想看的文章,让人翻译出来细读。
李嘉诚的这个习惯坚持了十余年,并因此而专门设立了一个四人小组,负责这项工作。而他之所以看标题,不看摘要,是不想被别人误导。
据另一位员工透露,以前,李嘉诚看新闻喜欢纸质版,ipad出来之后,他就只看电子版了。李现在用的是iphone手机。
这些习惯,让李嘉诚始终站在资讯的最前沿,也让这个老人投资了一系列高科技公司。这是非常难得的,现在一些年过中年的人,就对科技新产物产生排斥和恐惧,其实越是如此,只能把自己跟成功相隔开来。只有勇于面对和接受新事物的人,才可能获得成功。
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最近这两年,投资了六十多家科技公司,其中不乏很多明星项目,例如facebook、skype、siri、waze、spoty、suly等等,而这个团队总共不过8个人。
“他并不是一个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相反,他对潮流的把握远超很多年轻人。”一位下属透露。李嘉诚旗下公司无数,连很多下属都数不清,直接向他汇报的,就有200人左右。每个月,李都会跟海外管理层进行会议,每年会“出外巡检”三四次。
江绍唐进来之前,李嘉诚的多位下属向他透露,李嘉诚非常善于问问题,遇到一个新事物,他总是会想,这和我、和我的公司有什么关系?他总是会将自己的问题交给专业的人去寻找答案。
比如,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开始火起来的时候,李嘉诚曾经问过旗下公关团队一个问题:怎么看待其和平面媒体以及网上媒体对集团公关的影响?
为了回答李嘉诚的这个问题,公关团队专门召开最高会议进行讨论,形成专题报告向李汇报。有趣的是,最后这个团队甚至开发了一款软件,专门用以评价不同渠道的公关效果。
“如果李先生是个停滞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李嘉诚的一位下属感叹,“外人都将他看成超人,而他自己,则始终将自己看着是变成超人之前的那个人”。
与自己相处
他几乎从不生气,见到所有人,都是一副标准的笑脸。
熟悉李嘉诚的人,也常说他们看不懂他。他几乎从不生气,见到所有人,都是一副标准的笑脸。
“他真的没有生气过吗?他会因为什么事情而难过?他发过火吗?”面对这一连串问题,几位跟了李嘉诚十年以上的下属一脸迷茫,想了很久,他们实在回忆不起是否有过这样的场景。
当你问起李嘉诚强势的一面时,其中一位跟了李二十余年的高层反问:强势怎么定义?
在李嘉诚下面人这么多年的印象中,李决断非常之快,但并不是个咄咄逼人的人,他很会倾听下属的意见,“如果你是对的,他会听你的,而不是坚持他的”。
在生活中,李嘉诚时常表现出单纯快乐的一面。走在香港的大街上,李就变成了一个念旧好玩的老头,总是和身边的人说,这里原来是啥样的。
李嘉诚还每周为儿孙们亲任导师,自己准备课程、案例,据一位接近李的下属透露,3年来,他给孙辈们上的课,既有道德讨论,也有文化批评、世界经济。孙子、孙女年纪都很小,要演绎生动,难度很高,但李却乐此不疲。
为了告诉儿孙们风险是怎么回事,李嘉诚甚至还专门花了8000美元,去印出了四张aig股票。他把这张股票裱起来,标注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破产的故事,并且写上“以此为鉴,可惕未来”。有趣的是,这时候他的孙儿们还不过几岁。
第673章【首富传承】
随着江绍唐跟李嘉诚的交谈,谈论的内容越来越多!李嘉诚居然还很喜欢看电影,而且,看电影时,他的“代入感”很强,每次都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随着剧情起伏,“过他们的生活”。李嘉诚还表示,一定会抽空去《黄金时代》,这让江绍唐受宠若惊不已。
在江绍唐看来,李嘉诚其实是个感情很丰富的人,但他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很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
“李先生,你介意我问你一些私人的问题吗?”江绍唐面对李嘉诚,实在不愿意错过每一个问题的机会。
“你问。”李嘉诚微笑的说道。
“1996年,你的长子李泽钜被世纪大盗张子强绑架,对方单枪匹马到李家中,开口就要20亿,我很想知道你当时是怎么一个反应!”江绍唐问道。
李嘉诚坦然的说道:“我当场就同意了,但表示现金只有10亿,如果他要,我可以到银行给他提取!我那个时候的镇静,连张子强都很意外,他问我:你为何这么冷静?我回答道: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都没有,比如我去打球,早上五点多自己开车去新界,在路上,几部车就可以把我围下来,而我竟然一点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江绍唐点点头,道:“你把这个当成教训和交学费!”
“不错,而且钱对我来说,只是数字,但是我儿子却是一个生命,20亿对很多人来说那是天文数字,但对我来说,还是小数一笔,因此我不可能为了这一点钱而牺牲自己儿子的性命!”李嘉诚说道:“当时我劝告张子强:你拿了这么多钱,下辈子也够花了,趁现在远走高飞,洗心革面,做个好人;如果再弄错的时候,就没有人可以再帮到你了。”
“可是他没有听你的,也没有按你的去做!”江绍唐说道。
“是的,有一个秘密你一定感兴趣!”李嘉诚说道,“后来张子强又打来电话给我,我说你搞什么鬼,怎么还有电话?张子强在电话中说,李生,我自己好赌,钱输光了,你教教我,还有什么是可以保险投资的?”
“呵呵,看来张子强这个时候才是明白人?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回答他的!”江绍唐问道。
李嘉诚答道:“我只能教你做好人,但你要我做什么,我不会了。你只有一条大路,远走高飞,不然,你的下场将是很可悲的。”
江绍唐没有问李嘉诚有否给国内领导人电话,让张子强在国内遭受审判并枪毙!但是李嘉诚向江绍唐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语气平静,就像是在讲述一段别人的历史。其中的惊险和锥心之痛,似乎全都烟消云散。
李嘉诚将这种冷静归于他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这对我都有用,今天有用,明天也有用。所以,很多大事来的时候,我也能解决”。
其实江绍唐更愿意将李嘉诚这种冷静归结到他少年的成长经历上。李嘉诚出身于书香门第,爷爷是清朝最后一科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还曾跨海留洋取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博士学位。而李的父亲,则是小学校长。但因为二战爆发,故乡潮州被日本侵袭,李和家人逃难到香港。没想到,1941年日本攻占香港,母亲只好带着弟妹回老家。更没想到,贫困抑郁的父亲染上肺结核,半年之后就去世了。14岁的李,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与埋葬,“一夕长大”。更祸不单行的是,年少的李嘉诚也染上了肺结核。
“这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李嘉诚回忆说,“我告诉自己不能死,身为大儿子,为了母亲和弟妹,为了前途,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没有钱去看病,李嘉诚便只能用自己发明的方法对付肺病,清晨到山顶呼吸新鲜空气,李替厨师写家信,以交换鱼汁与鱼杂汤,强迫自己喝下这平日最讨厌的食物,只因知道这些汤有营养价值……
一位采访过李嘉诚的记者写道:李嘉诚的心胸之大——收购和记黄埔此等之事一直秘不外宣,甚至自己的老婆也不知道,一切都自己心算——是撑出来的:丧父、养家、肺病、贫穷……当一个人在自己15岁左右经历这一切挑战而没有被打垮,他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了。
孤独是李嘉诚最自然的常态,“他会不断自己抛问题、自己回答。”虽为华人首富,但李嘉诚却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每天早餐还是吃着红薯饭,看似简单,其实简单之中也蕴含着养生之道,只是一般人不清楚而已。
“他11岁就逃出来,一路上都是一个人在奋斗,他老和我们讲自己缝衣服,到现在依然如此。”一位下属告诉江绍唐,李嘉诚的袜子都是不能见人的,因为他自己缝补了好多次。这让江绍唐都为之感动动容,这让江绍唐想起了另外一个自己尊敬的人,周恩来总理,他穿的衣服也是补了又补的。
李嘉诚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打从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记者会开始,就再也没有变过。手上的手表,也总是同一块,直到最近在一次旅行中看到一款西铁城的太阳能手表,他非常喜欢,才很大方地跟售货员说:“你不用给我打折啦。”这款手表的售价是3000港币。
在创办长江塑料厂时,李又开始订阅英文《当代塑料》及其他西方专门的塑料杂志。与此同时,李开始将部分资金投资华尔街上市公司股票,李从不按直觉投资,而是仔细研读公司财报,研究商业规则。华尔街财报是李的英文老师、商业教练,也是李的私人投资获利来源。
在这位友人看来,经过几十年的磨炼,李嘉诚早已学会了和孤独相处,所以,登上人生的高峰之后,少有高处不胜寒之感。
而李嘉诚的豁达和乐观,也皆来自于此。今年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发生罢工事件,工人们在长实门前扎起帐篷,拉起横幅抗议,李嘉诚的照片被画上魔鬼的红色双角和白色獠牙,额头上还被写上了“奸商”两字。因为要从门口进出,李嘉诚看到也非常不高兴,但几个小时之后,他就开解了,李嘉诚和他们开玩笑说,哇,这个上面,把我的头画得还是笑的。
“工潮的冲击大,还是逃难到香港的冲击大呢?”江绍唐问道,早年的经历,早已让李嘉诚练就了百折不挠的心态,“他找到了平衡内心的秘诀”。因此对于李嘉诚来说,真正强大的内心,是当年小时候逃难中形成的。
在/br/br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