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比如他要搞洋务运动,要向西方科技文明学习,他就要了解西方社会的状况。可惜,曾国藩在他那个时代也不可能做到这点。但他有替身,这个替身就是鼎鼎大名的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个在西方大学取得学士学位的留学生,他的巨幅画像至今还被供放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校史陈列室里。当然,那时还没有公派留学,容闳完全是凭着个人“身勤”与“身到”的品质和毅力,在美国大学史上留下了第个中国人的名字。

容闳毕业后放弃美国的优厚生活条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国内,想要教育救国。他认为腐败的清政府并不值得他去投奔,所以他最先投奔的是太平天国。可等到冒着生命危险穿越交战区来到太平天国当时的都城天京的时候,当他看到天京城里有着1200个有特权的王的时候,容闳彻底失望了。再加上他的七条救国主张,最终也石沉大海,了无消息,容闳由失望而心凉,最后悄悄离开了他曾经寄予无限期望的太平天国。

这时候,曾国藩从华蘅芳李善兰等人口中听说了容闳,因为容与华李等人都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学术人才,他们彼此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虽然曾国藩知道容闳曾经去投奔过太平天国,但他对容闳的七条救国主张大为赞赏,所以想方设法让李善兰华蘅芳把容闳请到自己这边来。

容闳勉强来见曾国藩,初次见面,两人都被对方的精神信仰与气质所打动,然后曾国藩提出了个匪夷所思的请求,而容闳居然也就答应了这个匪夷所思的请求。

曾国藩对所谓的美利坚知之甚少,却于面之缘之后即掏出68000两白银的巨资交给容闳,请他帮忙到美国走趟,替自己考察现代军工企业的设置情况,并委托容闳全权购买能建立完整军工企业所需的原生机械。要知道,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官员都不知道美国到底在哪里,清政府也从未派过外交使臣到美国,更谈不上什么外交引渡政策,如果容闳携如此之巨款到了美国再不回来,曾国藩更是丁点儿办法也没有。

可曾国藩就是这么信任容闳,亲自把容闳送到江边码头,亲自把容闳送上船,然后看着孤帆远影碧空尽,就好像自己亲自踏上了远赴美国的航程。

容闳为此感激莫名,誓报曾国藩知遇之恩。可是他到了美国之后,正赶上美国在打南北战争,所以他耗费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曾国藩的使命。容闳离开后,年余不归,很多人都对曾国藩说,容闳定是携款私逃了,可曾国藩却直认为容闳定不我欺,而容闳之所以迟迟不归,只是因为他要走的是“险远之路”,他要渡的是“艰苦之境”而已。

我想,曾国藩能如此信任容闳,固然有他“眼到”的准确观察,“心到”的精神共鸣,但定还有他自身“身到”的经验感知。因为他知道,容闳也定能和他曾国藩样,是个能做到“眼到心到身到”的人。

果然,历时整整两年之后,容闳费尽千辛万苦,带着他从美国购买的100台能够生产机器的原生机械回来了。就是在这100台机器的基础上,曾国藩着手组建了中国近代史第个标准的近代化企业——江南制造局。

如果说以身“行险远之路”是入局,是入乎其内,那么临事时以身“尝艰苦之境”则蕴含着某种调查研究的精神。

在容闳出国购买机器的同时,曾国藩不等不靠,全力支持华蘅芳李善兰徐寿这批在当时中国最为优秀的科学家首先在安庆搞起了兵工厂,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安庆内军械所。而安庆内军械所的成立之日,也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洋务运动的开启之时。

开始安庆内军械所只是生产些枪支和炮弹,后来在曾国藩的支持下,他们开始试图制造和西洋军舰样的火轮船。但这样白手起家式的建造实在难比登天,接二连三的失败是可想而知的。曾国藩作为三军主帅,在每天要处理千头万绪的军务之外,还是抽出时间要到军械所生产的第线去考察。他虽然不懂科技,却也经常与华蘅芳等人起讨论,并为之打气。他算是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这批科学家摸索建船的艰辛苦之境。

后来,当中国近代史上第艘中国人自己制造出的军舰“黄鹄”号试航的时候,曾国藩走上船,从船头到船尾只走了遍,立刻就说出了船身的长度。可见他平常调查研究之细致,可见他这种“身到”“身勤”之中的用心与投入。

正是曾国藩自己的“身到”“身勤”精神感染了他身边的人,华蘅芳李善兰徐寿这些杰出的人才才努力为他建造中国人的第艘军舰,容闳才为他甘愿远涉万里购买机器,后来容闳更提出个有关民族命运的“身到”计划——选派留学生到美国留学,让中国人亲身体会与西方科技文明的差距,从而改变代人!

这个计划在当时是骇人听闻的,所以容闳费了很大劲也招不满首批留美的30个留学幼童,可见这种见识在当时是多么超前。可曾国藩理解容闳,因为他们都是讲究“身到”与“身勤”的人,正是在曾国藩的大力支持之下,容闳的公派留学生计划最终得以实现,他因此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而他教育救国的梦想也最终因此而得以实现。

所以,很有意思的个现象是容闳本人奇特的人生经历反证了曾国藩的人格魅力。

容闳作为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他的眼光是独到的,他开始认为清政府没有指望,所以才去投奔太平天国。后来因为太平天国让他失望,在好朋友的劝告下才来投奔曾国藩。后来,因为与曾国藩本人的惺惺相惜,他做了曾国藩的幕僚,后来又做了清政府的官员。可是曾国藩死后,他又渐渐与革命党人走到了起,最终又走上了反清救国的道路。可见,不是清政府吸引了他,而是那个叫曾国藩的人吸引了他。

:?//。

第44章手

第四是手到与手勤。

曾国藩在解释这个“手勤”的时候,虽然只是说“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曾国藩全集·家书》,看上去只是很小的生活习惯,但它背后折射出来的意义却是非凡的,因为这种“手到”与“手勤”意味着对动手习惯的提倡与培养,而动手习惯则意味着创造意识的形成与确立。这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下,尤其是在那个封闭愚昧落后缺少科学精神与创造意识的时代里,实在是弥足珍贵的。

曾国藩之所以要建安庆内军械所,之所以后来又要建江南制造局,缘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个重要事件——阿思本舰队事件。

当时因为战争需要,曾国藩上书朝廷,建议在长江下游设个造船厂,以供应湘军水师。结果时任军机大臣与总理衙门大臣的奕认为建船不如买船快,还不如直接向英美买,而且建船厂只能建木船,向英美可以买铁甲舰。当时英国人赫德是奕的好朋友,他答应可以替奕到英国买铁甲舰。

曾国藩看上头的意思很明确,所以他也不好出面反对买军舰,于是他就购买军舰事上书朝廷说:“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全集·奏稿》

请注意,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个提出先购买西方先进科技产品,然后再试验仿造思路的人!

而且曾国藩提出这样的结果不仅可以用于战争,还可以造福于民生,甚至最后奋起直追,乃至超越西方科技文明,这就是“勤远略”了。回想我们这150年来的科技文明发展,难道不正是像当初曾国藩所设想的那样子的吗?

结果赫德折腾了两年,又经过当时正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李泰国,花费了巨资才买了七艘中级和小型级的兵轮。李泰国擅自作主,聘任参加过两次侵华战争的英国人阿思本为舰队司令,所以这支舰队又称阿思本舰队或中英联合舰队。而阿思本又命令舰队所有官兵只许招募外国人,不许招募中国人。这来清廷上下哗然,自己掏了巨资,打造了支全由外国人掌握的舰队,这不是荒唐透顶的事吗?所以后来双方吵来吵去,阿思本舰队最终解散,而清政府为此白白损耗白银达七十余万两。

曾国藩自始至终都主张,不论是买还是造,控制权定要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这样才能“师夷长技以制夷”,才能不失去主动权。而在“师夷长技”的过程中,我们中国人只要肯努力,肯埋头苦干,肯卧薪尝胆,肯“手到身到眼到心到”,就定能缩小和西方列强的差距,甚至最后超越西方列强,雪国门洞开之辱!曾国藩为此提出了个响当当的口号——

“徐图自强”!

这四个字就是曾国藩开辟洋务运动的出发点。

本着这种意识,他全力支持华蘅芳这批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科技人才自主研究,筹建安庆内军械所。而容闳也正是感受到了曾国藩如此沉重的使命意识,才愿意为他抛头颅洒热血,作终身的追随。

当然,“徐图自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是般的难。曾国藩先开始组建安庆内军械所,广纳天下英才,以信仰感召了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像数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化学家与物理学家徐寿父子,这批当时最优秀的科学家都来到他的幕府。曾国藩鼓励他们放开手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军舰来。这些科学家夜以继日,居然用短短的七个多月的时间,完全靠自己动手摸索,制造出了中国的第台轮船发动机,曾国藩在现场感慨地说:“洋人的智巧奇技,到底被我们中国人学会了!”

可制造出发动机到制造出轮船,还有相当的距离。后来,在长达年多的时间里,安庆内军械所的这批科学家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曾国藩从来不责备他们,只是不停地为他们打气,因为他相信,如此批有信仰的人在起,能如此“手勤身勤眼勤心勤”地做事情,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所以当历时两年之久才造出来的中国第舰军舰“黄鹄”号试航的时候,曾国藩虽然在日记里冷静地说这艘船还是“行驶迟钝,不甚得法”,但他却对这批科学家说,他坚信既然中国人能自己造出轮船来,然后“以次放大,续造多只”,中国很快就会有自己的舰队了!

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先是安庆内军械所,然后是江南制造局,然后是福州船政局,然后是天津机器制造局,然后是轮船招商局,然后是开平矿务局,然后湖北织布局先是军事工业,然后是民用工业,然后是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才得以步步发展起来。而这个“徐图自强”的漫长发展历史,它在历史上的名字就叫——洋务运动。

.,

第45章口

第五是口到与口勤。

我们上讲讲过,曾国藩的明强挺经智慧里有条叫“言多必失,做多必得”,所以他个人向来是强调“戒多言”的,怎么又会在“五到”与“五勤”里有“口到”与“口勤”呢?

其实,曾国藩“口到”与“口勤”里的“言”并不是“戒多言”里的“言”,这里的“言”恰恰是“做”的种。

他自己在“五勤”里解释“口勤”是“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曾国藩全集·家书》。这里的规劝与训导正是曾国藩为人的可贵之处。我们讲过曾国藩是个在历史上争议很大的人物,章太炎说他“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通俗的说法就是——爱他的人爱得要命,恨他的人恨得要死!可虽然争议这么大,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却曾经说,不论恨他爱他的人,大家倒都承认曾国藩算得上个标准的教育家!原因就在于他的“口到”与“口勤”,原因就在于他的“规劝”与“训导”。

曾国藩的家书家训不仅对曾家子女子弟进行规劝与训导,他为了要办有主义的军队,也对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幕府成员对自己团队的所有成员进行“口勤”式的规劝与训导,这样来他的家训就从家庭教育的范畴迈向了社会教育,所以曾国藩家训在中国传统家训中非常独特,就是因为它不仅具有家庭教育意义,更具有非凡的社会教育意义。

当然,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他的这种“口勤”是与“身勤”结合在起的,表现为种独特的调查研究的方式。比如在安庆内军械所发展初期,他总要在繁忙的军事乃至公务之余,到军械所生产第线去视察,去问询,去给那些科学家鼓劲打气。后来他到了南京做两江总督,而江南制造局设在上海,虽然两地相隔甚远,他也异常繁忙,但他只要有可能总是要过问江南制造局的发展情况。李鸿章作为江苏巡抚,之所以在江南制造局上下那么大的工夫,也是因为那是他老师最关心的期望所在。

说起来,曾国藩的死也与他的“口到”与“口勤”有关。他晚年在两江总督任上,虽然身体羸弱,却十分关心江南制造局的发展。1871年年底,他专门到上海的江南制造局视察,当时江南制造局的总工程师美国人科尔与傅兰雅接待了这位曾大人。后来在曾大人热情而细致的询问下,科尔与傅兰雅终于说出了对江南制造局的失望,他们说以江南制造局的条件,在国外像这样的工厂,它的效率定能提高很多倍,而在当时的中国,这简直是浪费。曾国藩问为什么会这样,科尔直说,这是因为体制的问题!

曾国藩下子意识到,体制不变革,他的洋务运动,他的“徐图自强”,不过终将是浮云场!

曾国藩脸色阴沉,言不发,再也没了视察的兴致。自上海回到南京后,下就病倒了。这病就没能再好,拖延了三个月后,手开辟了洋务运动的曾国藩终于离开了人世,时年61岁!

曾国藩在家训里曾有句名言,他说:“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所以他的洋务运动虽然秉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但他喊出来的口号却是“徐图自强”。

怎么才能“徐图自强”呢?

曾国藩的答案也很明确:

眼到!心到!身到!手到!口到!

眼勤!心勤!身勤!手勤!口勤!

五到五勤说起来也就句话——挺身入局的智慧!勇于实践的精神!

..\**%

第46章“刚”的专利

我们讲曾国藩明强挺经的智慧,其实是他家训中块非常独特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所谓明强挺经最终归结,不过在个“刚”字上。说起这个“刚”字倒也不是曾国藩首先在家训中提出来的,他们曾家祖训就特别讲究这个“刚”字,有典籍可查,应该是从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那儿传下来的。

曾国藩在家书里曾经明确提到过,说:“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曾国藩全集·家书》

可见,这个曾家家训中“刚”的“专利”应该在曾玉屏那儿。可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到这点时,又紧接着说到句话:“故男儿立志,必须有倔强之气。”《曾国藩全集·家书》

前面在说不可“无刚”,后面陡然转,又说须有“倔强”,后来人尽皆知的是他又把这点发挥成了十八条经世致用的识道宝典,也就是我们说的“明强挺经”。那么,从“刚”到“倔强”再到“明强挺经”,这其中有怎样的发展?又有怎样丰富的内涵呢?

既然这个曾氏家训中的“刚”是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老人先提出来的,我们就先来看看曾玉屏他自己身上的生活实践。

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都反复回忆说他的祖父曾玉屏是对他影响非常大的人物,甚至比父亲对他的影响大得多,因为曾玉屏是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物。

曾玉屏,名星冈,字玉屏,星冈这个名字是他到了中年之后自己改的名字。冈就是山的脊梁,就是山脊山冈,星冈就是星夜中的山脊与山冈,这名字可透着股说不出的狠劲儿。但他为什么要改成“星冈”这个名字呢?

原来,曾玉屏年轻的时候继承了父业,家中已经比较富裕了,到他自立成家的时候,家里已经有百多亩水田和几处山林了,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地主了。但正因为如此,他年轻时放荡游冶,颇为游手好闲。他曾经自述说,年青时有次在湘潭的集市上裘马轻狂,不务正业,被个长者议论批评,说他轻浮无学,将来定个败家子。他听到之后,突然有了反省之心,从此以后“立而自责,终身未明而起”《曾国藩全集·诗文》,努力开垦荒田,勤劳耕作,才为后来曾家的发达奠定了基础。

其实,除了这次在集市上被长者批评,曾玉屏之所以会痛改前非,是因为还受过次更大的刺激。

据说曾玉屏因为年轻气盛,有次跟当地个乡绅惹上了田产官司,那个乡绅想讹他们家上好的水田,曾玉屏针锋相对,后来官司直打到了县衙。曾玉屏为了打赢官司,还请了个秀才帮他写状子。哪知道秀才被乡绅收买了,欺负曾玉屏大字不识几个,在状子上就已经把曾玉屏说得理亏了。最后曾玉屏吃了没文化的亏,官司自然输了。曾玉屏为此气得吐血,但经此败,却立志发奋图强,不仅努力耕作,开垦了很多荒地,还立志要培养子孙做读书人,要雪他们曾家没文化之辱。所以,“星冈”这个名字里就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