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6(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江晨对店内卤制而成的驴肉简直是惊为天人。

怎么会有如此符合她的口味的东西?

在北城市的时候,江晨经常会被江父带着寻味美食。

夏天进到小炒店里,江爸爸就会点一道凉拌驴肉。

因为对“驴肉”这种非常见的荤食有种不知名的抵触心理,江晨在此之前从未尝试过它的味道。

直到眼前的这碗桂林米粉。

当它搁置在自己面前,江晨一度因为惯性思维误以为其中的卤肉是牛肉。

直到吃入口中才感觉咀嚼的口感和肉质完全不是牛肉。

未等江晨问出口,一旁的钱思远就先行发问,

“老板娘,请问碗里加的是什么肉啊?”

“驴肉。”

一碗加了驴肉的桂林米粉,米粉入味而爽口,卤肉筋道而留余味,刹那间使得一路颠簸而来、在硬座间未能睡得满意的吃货们,因为眼前的美食一扫阴霾。

离开早餐店的时候,吃货们仍是不住地夸赞这碗桂林米粉的好味道。

“我们回去的时候,再来这家店吃吧?”

陈灿显然已经在考虑十几天后的事情了。

“同意。”

“可以。”

于是十几天后的返程行程,就这么因为一碗桂林米粉而提前确定了。

……

……

临行前,江晨在网上查询了很多驴友还有游客返程后的心得体会,最终决定此行入住阳朔的中心地段。

阳朔的中心地段,是本区域的游客胜地,距离阳朔汽车站还有近2公里的路程,他们还需要搭乘一段小巴车。

所谓的中心地段,其实就是以阳朔“西街”为中心的地区。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

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桂林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

早期的西街没有现在这么长。

它的得名缘由其地理位置。

阳朔县城在元代至正年间筑成石头城墙后,以县衙前的街为署前街,与从东到西的一条横街相接,往南至碧莲峰下一段则为小巷,东边一段通漓江边城墙,与南街相接,后来把这一带通称为十字街,往西街一段最长则叫西街。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围住,不能直通膏泽峰下。

要从西街出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街的组成部分。

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西街人为了出城方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

并把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路。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间因避忌“西”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东风压倒西风”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阳朔对外开放,西方游客发现了西街,同时,他们对当地古朴典雅的民居和传统文化、民风民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此,每年到西街观光、休闲的境外旅游者超过数十万人次。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