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邓先补了兵部侍郎,又提到了兵部尚书后,却一直坐镇朝中,主管屯兵、粮草之类文书,倒不见建宁帝有将他外放的意思。
依着吴君翊的想法,似邓先这样难得一见的将才,自然是要用在刀刃上,放在边关,或者练兵,好好改一改军中习气才是。可他现在也清楚,在他的父皇卧病不起,代政监国时贸然插手军务,还是这样重大的决定,除非他嫌自己这个太子当得太稳了。
“国库尚且不足。”周旷皱了一下眉,迅速正色规劝。“殿下,还不是时候。”
周旷是文人,但他和那群满脑子仁义礼智信,对着凶猛如虎的鲜卑人口口声声教化实际怯懦胆小的文官不一样。他很清楚,对于这群野蛮人,只有先打服了他们。才能说得上教化。
不过的确还不是时候,不管是建宁帝的病重,还是国库的现状。
至少,要先等到良种推广,国库充盈。
每年,光是向鲜卑缴纳的金银丝绢,就足以花掉一小半税收,而另一半,分摊到各部,自然是捉襟见肘。
“孤知道了。”吴君翊答着,声音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但他迅速反应过来,朝廷连亲王大婚的银子都拿不出来。在这时候提出练兵,哪怕不费一分钱,对于户部,和要动兵要军费也没什么区别了。
周旷重重地咳嗽两声,在吴君翊手忙脚乱的问候中缓缓说道:“殿下须得徐徐图之。”
周旷退下后,吴君翊独自回文华殿看奏折。他面前的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已经按他要求,分成了急中缓三类,其中最不要紧的那些都塞给了李起,由李起过滤后念给他听,他同时批改其他的,才能每天处理完送上来的这些奏折。
亲自处政后,吴君翊才意识到父皇为何把这些都交给了贾盛德,实在是因为如果全都亲力亲为,每天也不必干别的了。
吴君翊手里的朱笔在奏折上狠狠落下几点,他实在是烦透了这些在公文中夸耀诗才文采,啰啰嗦嗦一堆比句,却说不到正题的上奏。
偏偏世人皆知,建宁帝好诗书,政务办得如何不打紧,文采和书法若是被他看到,说不得还能得一两句夸赞,因而纷纷效仿。
等他,等他真正掌权,一定要好好收拾这群家伙!
吴君翊咬牙切齿、一目十行地跳过大段赘述,终于看到了最后一段关于西北灾情寥寥几笔描述,然后就迅速结束。他一时恨不得亲手撕了这奏折。但后面贴的小笺唤回了他的理智。
小笺上是贾盛德已经批好的赈灾方案,左不过州县抚民、开仓放粮,至于朝廷下拨银子,则一个字都没提。
吴君翊重重写了个潦草的“准”,合上奏折丢到一边,记住了这个大臣的名字。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