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家人(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徐阿姨?徐阿姨!?你怎么了?”鱼贩子看到徐珍娣把那张破报纸拿在手里,就像丢了魂一样,呆呆站着看了半天没反应,不由得纳闷了,加大嗓门催促。“鱼你不要了?”

“啊,啊,我……我……鱼我不要了。”徐珍娣被他突然加大的声音吓了一跳,手里下意识地紧紧攥着那张报纸,生怕鱼贩子要抢回去一般。

不过鱼贩子压根没在意那张破报纸,反倒是瞪大了眼睛表示不满:“搞什么啊?我都给你收拾好了,还砍了我半天价,结果你说不要了?那怎么行啊,徐阿姨。”

“啊……不是……我要,我要。”徐珍娣终于回过神来,赶忙伸手去掏钱,摸了半天又有点尴尬地抬头问道。“多少钱来着?”

“37块5!”鱼贩子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他觉得今天这个徐阿姨怎么神经兮兮的,还算自己脾气不错,要不然早就破口大骂了。

“哎哎,好,好,给你钱。”此刻的徐珍娣就像发现了什么秘密宝藏一般,极度担心别人注意到自己,恨不得马上消失,她飞快地把钱塞到鱼贩子手里,攥着手里的报纸转身就走。

“鱼!!鱼不要啦!”鱼贩子收了钱,却发现徐珍娣鱼都不拿就走出了好几米,差点气笑了,大声嚷嚷了一句。这也就是老街坊,如果不是太熟悉了,他翻脸把鱼昧下了,徐珍娣估计都没地方说理去。

“哦,哦,要的要的,年轻大了记性不好……对不起啊,小叶。”听到喊声的徐珍娣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又掉转头,走回来接过装鱼的塑料袋,想要塞进菜兜里又怕弄湿了,手里的报纸现在更是宝贝,怎么可能拿来垫,顿时有些手足无措,只能一咬牙抓在手里拎着急急忙忙往回走。

“这徐阿姨今天是怎么了,失魂落魄的。”鱼贩子愣了半天,摇晃着脑袋,有点搞不清楚情况。

同为大都市东沪的中心城区,安静、汇徐、蒲黄是繁华商业区和高档住宅区,而北闸、浦杨区则集中了大量的低收入人口。就连月均收入几千块的出租司机都知道:“北闸、浦杨?那是穷鬼住的地方。”

作为东沪的“边缘区”,北闸这里有大批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在连片的“棚户区”里聚集了各种低收入者,比如从边疆回来的知识青年、外来打工者等,他们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据统计,北闸区申领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占全区户籍人口的3.6%,其中大多是失业者以及老人和孩子,而这里的“边缘户”是现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口总数的三倍之多。

位于北闸区目天中路749号的瓜钵弄社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里在七八十年前就是东沪的贫民区,矮小的“滚地笼”挤满了大批无家可归的穷苦人。后来一度经过改造,成为产业工人的聚居区,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瓜钵弄又变成了低收入人群的聚集区。

在瓜钵弄住了几十年,街坊邻居都是知根知底的,徐珍娣刚刚神色匆匆拎着鱼和菜兜钻进矮小的楼道,就迎面撞上了住在二楼的老街坊屈美玲。

屈美玲也是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中年妇女,看到徐珍娣急急忙忙上楼笑着喊了声:“珍娣啊,今天老早回来了。”徐珍娣却置若罔闻,没有半点反应,反倒低着头飞快地钻上了楼道,让堆着笑脸的屈美玲表情一怔。

“这个徐珍娣,打招呼也不理的。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有个国外读书的儿子嘛,还想着把你接到美国去啊,想也不要想呀。搞不好过两个月就灰溜溜的回来了,听人家讲想要留在美国不要太难哦,到时候回来上海还不晓得找不找得到工作。”嘀嘀咕咕碎碎念了半天,屈美玲感觉心里舒服多了,自觉已经不比对方差了一般,趾高气昂地出门了,浑然不察自己话里行间的阵阵酸味。

平时步伐矫健的徐珍娣,今天上楼梯却觉得自己心跳的特别厉害,掏了半天钥匙才打开位于四楼的房门。这是一套五十多平米的老房子,还是徐珍娣九十年代表现好的时候厂里分给她的。儿子还在国内的时候,一家四口就挤在这个小房子里生活,现在儿子出国留学了,女儿大部分时间也住在学校里,倒是宽松了不少。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