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都是由“气5”二分而来,所以归类为“两仪”中的“”。
所以,四象(木、火、金、水)用于对应一年四季时,分别可以对应春、夏、秋、冬。
由春季到夏季,阳气渐升;由秋季到冬季,气渐升。
用于四象对应生命时,“木、火、金、水”分别可以代表生、长、老、死——表示生命从无到有(生),从有到强(长),从强到弱(老),从弱到无(死)的四个连续的过程。
据阳理论,气与阳气是互互生的。所谓“极阳生,阳极生”是也。
以四象为例,阳气分为“木、火”,气分为“金、水”。
“木、火、金、水”四象循环,就是一个阳气与气不断地互互生的过程。
“水”为气的极点,“极阳生”,所以“水”变化为“木”,即生“木”;“木”阳气继续上升,变化为“火”;“火”为阳气极点,“阳极生”,所以“火”变为“金”,即火生金;“金”气继续上升,变化为“水”,金生水。
木——2,是少。
火——3,是太阳。
金——1,是少阳。
水——4,是太。
上述四象还可用另一种方式表示——就是据阳互互生理论,用其“所生”(即产生的原因)来表示。
比如,“木——2,火——3”,都源于“阳数5”一分为二。所以木为“2”,火为“阳3”。
木是因为“阳5”分出了“阳3”才出现,所以“木”可以说成“阳3生木”;同理,火是因为“阳5”分出了“2”才出现,所以“火”可以说成“2生火”。在古代,阳可对应“天”,可对应“地”,所以“阳3生木”“2生火”可以说成“天三生木,地二生火。”
再比如,“金——1,水——4,”都源于“数5”一分为二。所以水为“4”,金为“阳1”。
金是因为“数5”分出了“4”才出现,所以可以说成“4生金”;同理,水是因为“数5”分出了“阳1”才出现,所以可以说成“阳1生水”。阳可表示“天”,可表示“地”。所以可以说成“天一生水,地四生金”。
如上所说,四象(木、火、金、水)的阳变化次序和规律就此确立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就此确立了。
四象已经具有明显的周而复始的质了。
四象对应一年四季,明显具有周期变化规律。
如果将植物的种子、动物的后代看作生命的特殊再生方式,那么,四象对应生命的生、长、老、死四个阶段,生命也是具有周期的。
四象变化,周而复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有一般,就有特殊。
以一年四季为例,其变化规律与日月有关。日月几十亿年运行不息,是相对永恒的东西。据说地球的气候变化,7500万年是一个周期,在这个期间内,四季(春夏秋冬四象)变化规律是大致不变的。
对动植物生命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偶然因素大为增加。以动物为例,有胎死腹中的,有幼年夭折的,有壮年早逝的——生、长、老、死四个阶段未完成就结束了。有的动物未留下后代,那就谈不上生命的再生(周而复始)了。对动植物生命而言,偶然因素确实存在,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生命的周期变化规律。
其他事物变化也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有特殊变化而否定其一般规律。
在把握事物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合理把握和解决偶然因素导致的特殊变化,是我们研究事物规律的目的。
导致四象一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导致四象发生特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里,需要谈到五行学说。
五行之土
“土”位于四象中间,不包含在四象循环周期内,如何正确理解“土”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四象与五行的关键。周易参同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戊己之功。”
将五行对应时间和过程,《周易参同契》持“土旺四季”,持“土贯穿始终”之说。
将五行对应地理四方,《周易参同契》持“土主中”之说。
在这里,“土”是太极,是可以分出阳的太极。
我赞同《周易参同契》的上述观点,持“土为太极”之说。
“土旺四季,罗络始终”。正是因为有了贯穿始终的“土”,有了时间和过程的始终,一年才可以划分出“春夏秋冬”四象;生命才可以划分出“生长老死”四个阶段。
《周易参同契》“皆秉中,戊己之功”。“土”指中央,有了中央,人们才可以区分“东南西北”四方,“东南西北”四方才可以长久存在。
《周易参同契》“土旺四季”,因为有“土”,四季才可以周而复始,运行不息。
中医支持“土为太极”的说法。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脾胃为土。人食五谷经过脾胃的运化而生成的水谷微之气,即为后天之气。传统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之气为后天太极,是生命所必需的。中医有“补脾胃,养五脏”的治疗法则。
古代有土生万物、土养万物、土载万物、土纳万物之说。这万物自然是指可以归类于“木火金水”四象的万物。实质就是——土生木火金水,土养木火金水,土载木火金水,土纳木火金水。
“木火金水”的产生都来源于“土”,其继续存在也依赖于“土”。
“木火金水”的产生都来源于“土”——这个“土”是先天之“土”。
“木火金水”的继续存在也依赖于土——这个“土”是后天之“土”。
将五行对应一年四季,“木火金水”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土为阳(合则为太极)——就是日月。日月分则为阳,合则为太极。有日月,才有春夏秋冬四季。将来,太阳月亮的寿命到了尽头,日月没有了,“春夏秋冬”自然就没有了——这是因为后天太极变化了。
将五行对应四方,“木火金水”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土为中央。中央可以无限小,小到一个点;可以无限大,大到与天地相同。“土”,可以理解为就是“天地”——有天地才有四方,没有天地就没有四方。其实,即使简单的只将“土”理解为“中央”,四方也是由中央生发的,没有中央原点,本无法划分东南西北四方。
在五行中,“土”为太极,太极分两仪,就是阳(也可说是土,阳土),阳分四象,就是“木火金水”。
“土”不一分为二时,是“太极”。
“土”一分为二时,是“,阳”,是“土”和“阳土”。
“土”可四分为“木火金水”,是太极(阳)分为四象;“木火金水”可以合为“土”,是四象统一回归到太极。——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实质,本质。
来源
星宿来源
中国古代将天空分成东、北、西、南、中区域,称东方为苍龙象,北方为玄武(蛇)象,西方为黄虎象,南方为朱雀象,是为“四象”。这种“四象”是古人把每一个方位的七宿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而成的四种动物的形象。如东方苍龙,角宿象龙角,氐、房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南方朱雀则以井宿到轸宿象鸟,柳宿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嗪,翼为羽翮。后来古人又将其与阳五行五方五色相配,故有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之说。后又将其运用于军窖军列,成为行军打仗的保护神,如《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陈皓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雀、玄武、青龙、自虎,四方宿名也。”又曰:“旒(liu,旗子上的飘带)数皆放之,龙旗则九旒,雀则七旒,虎则六旒,蛇则四旒也。”即说其表现形式是将“四象”分别画在旌旗上,以此来表明前后左右之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