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面都能够取得成就。但其他的大多数,也不过是普通人而已。
之所以“以前的人懂得多”,其实不过是社会环境限制下无可奈何的选择。
在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的时代,很多东西获取不易,只在有限的范围内流传,所以大部分的东西都只能自己去学习,然后才能使用。
但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口增长,人类的分工越来越严密细致,每个人所负责的内容自然就越来越少,朝着专精的方向发展。至于自己不擅长的部分,市场上也可以轻易获得。
这种发展有什么利弊暂且不去讨论,但这必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至少现在的万山村,已经开始有一点这样的苗头了。
以前,万山村几乎没什么经济来源,是真正的地里刨食,辛苦一年,除了交税之外,剩下的粮食只勉强足够一家人温饱。所以村里人在种地之外,多少都还会些别的手艺。
比如每年冬天,一部分男人会组队进山去狩猎,虽然大家伙基本上弄不到,但打些野鸡兔子之类的也不错,偶尔合力弄到一只野猪,那个冬天就可以加餐了。
除此之外,每年也会轮流进山烧窑,日用的锅碗瓢盆之类,都可以烧出来。手艺最精湛的,甚至能烧出一人高的大缸。
再有每家养着的各种牲畜,还有主妇们每年都会准备的各种咸菜……林林总总,都是为了能让餐桌丰富一些所做出的努力。不是他们天生就会这些,不过是因为没钱买也买不到,只得自己动手了。
但自从齐老三家搬到齐家山来之后,一系列的开发工作就陆续开始了,村里的各种工程,几乎没有真正停止过。一开始还只是在农闲的冬天进行,但邱五爷和唐一彦搬过来之后,情形就又发生了变化,一年到头几乎都有活儿派出去。
这种情况下,虽然村中大部分人仍然老实的耕种自家土地,但也有人尝到了打工的好处,索性将自家地租给别人去种,自己只留下少部分,大部分时间则都到这边来帮工,一年所得竟也不少。而且还更自由,哪天不想干就可以不去,不像地里的活儿,一天都闲不下来。
当下这样的人只有一两个。毕竟对出身村子里的人来说,土地才是根本。再说种植黄金米之后,每年的收成卖出去,所得也不少。
但终究渐渐出现了这样的风气。而这种“脱产”的行为,也可以说是城市化最初的雏形。
除此之外,也有人在别处下力。
如今万山村的人越来越多,有从外头来,在万山村赁了土地种的人,也有唐邱两家从外头请来的工人,更有其他村子听到消息过来做工的。齐家山对面山脚下的那个村子,规模已经不比万山村小了。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各种需求,尤其是那些在本地没有住处也没有田土的工人们,所有的需求都只能依靠购买。看到商机的不光是周敏一个,或者说有了周密带头创造商机之后,其他人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所以一开始有人主动将屋子租给他们住,后来有人向他们出售米粮菜蔬肉蛋,最后,这个正月里,万山村第一家日杂店开业了。
日杂店的老板周敏很熟悉,就是阿秀的娘郑齐氏。准备开店之前,她还来找周敏咨询了一番,问了不少建议。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