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章雪灾(3)
这里已经是断壁残垣。木制的小楼年代久远,根本承受不住大雪的重量。尽管如此,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从那一双双湖水般静谧的眼睛中,我们能读懂他们的坚强。他们无所畏惧,默默地承受着突如其来的灾害,默默地祈求上天保佑。
群山环绕的地方,与世隔绝。正因为这样,他们的心灵是那么自然,那么纯净。没有所谓的利欲熏心,也没有尔虞我诈。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世界,心再难找到一片净土。而这里,这些人,便是最鲜明的对比。
有几个中年男子牵着自家的牛出去,准备在皑皑白雪中寻找能吃的野草,一路上不住传来“哞哞”的叫声。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们在家门前空地上堆着雪人,你追我赶,欢乐嬉戏。临近中午,这里还似清晨。雪水融入泥土,夹杂着枯枝落叶的气息,这一片恬静就快要让我们忘记正在进行的任务。
丢下背包,拿出铁锹等工具,我们准备去找些大石头来固定地基,木制房子终究是不能承载太大的压力。
山里石头确实好找,只是路太滑。陡坡上长满了青苔,又被白雪覆盖,极易发生危险。好几次有队员一个不小心踩上滑溜溜的青苔,险些滑下坡去。青石板有些潮湿,十分笨重,我们不得用绳子做成简单的篓子将它装进去抬走。几个健壮的本地人也跟着我们来帮忙了。他和我们一起挑着沉甸甸的石头,一边走一边唱着山歌“椎牛大鼓置中堂,青年击边震山岗。请客都来跳鼓舞,给咱椎祭添彩光。椎牛大鼓置大坪,青年击边震山岗。请客都来跳鼓舞,年年岁岁五谷丰。”这首山歌高亢激昂,节奏自由,非常有气势,听得人精神振奋。
来来回回不知多少次,绳子几近磨破,挑了足够多的石头,才停下休息。善良热情的苗家女子做了许多饭菜,端出来放在好几张小木桌拼凑成的大方桌上。似觉不够,又陆续摆出些果品,才走过来招呼我们吃饭。晒干的玉米磨成粉,和上水,添上馅儿,摊成黄橙橙的玉米饼子放在小篓子里。自酿的米酒倒上满碗,清冽微甜。蔬菜很少,因为连日的大雪将它们冻坏了。最奢侈的就是鸡和鸭了。苗族的习俗据说是在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客人或长者。
由于灾情爆发的突然而又猛烈,他们世世代代靠天吃饭的庄稼人并没能有好收成。冬天收获的粮食蔬菜本就稀少,他们却将不多的存粮拿出来招待我们,一个劲儿地招呼我们吃菜。即便我们牢记着军人的原则,坚决不肯拿人民的一针一线,不想吃掉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口粮,但他们却十分坚持。实在是推诿不过,两个连长犹豫了一番,才命令我们坐下和苗家人一起吃饭。
天空中一片阴霾,没有一丝日光。雪渐渐冷冻结成冰,吸走了淡淡的热量,空气变得十分寒冷。好在现在没下雪了,可以燃起篝火取暖。
傍晚,天已大黑,无法继续修建石头房子,我们只好停下来休息。
收拾完餐具的苗家人换上了只有节日才穿的盛装,拿着芦笙和唢呐等乐器出来。漂亮的女人们上身穿花衣,下身着百褶裙,长长的头发用赭色花帕包裹着,脚上蹬着船形花鞋,配以各种银饰。而男子则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子简短而宽大,用青色布包裹着脚。华丽的装扮好似古代异族皇宫。
会一点汉语的苗家人走上前来,口手并用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以此释缓灾害带来的不安与痛苦。
连长觉得我们此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与民同乐。于是乎,我们找了许多枯木,在寨前空地上燃起了篝火。苗家女人们又进屋端出瓜果和酒,搬上凳子围坐成一个大圈。
寨子的长老首先站起来,端了一碗酒,对着我们唱了一首歌,应该是祝酒歌,然后十分艰难的用汉语说了一些感谢的话。平常都是寨里的文书负责对外交流工作,长老他并不太会说汉语。
大家就此热闹起来。
男人们手拿着芦笙和唢呐吹起了苗族的传统音乐,有人打着拍子附和。十几名青年男女在场中间围起了一个圆形,男子在前吹笙引导,女子踏着芦笙的拍节,跟随于后,进三步退一步,欢快地跳起了芦笙舞,围绕场地循序渐进。
其间有位少女禁不过周围人的推搡哄闹,缓缓走到场地中间,羞涩地看了一眼四周的人群,顿顿嗓子,开口唱起了情歌。温柔的声音空灵悦耳,原本的羞涩渐渐褪去,她整个人融进了歌里。“郎上坡哟,姐儿上坡哟喂。叫声哟哥哥儿哟,情郎哥哥哟,咿哟,你等等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