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千古也好,遗臭万年也罢,终不过一个土馒头。
离洛阳不过大半日行程了,刘叔和杨家兄弟商量要不要急赶那么会子路程,又怕赶到城下洛阳又关了城门,正说着呢,李清提议,既然已经快到洛阳,这数日赶路也是辛苦,莫如咱们也散散心,拐道去龙门镇如何?
龙门镇位于洛阳南边三十来里地,龙门山与香山东西对峙,伊水于山间北流,远望犹如一天然门阙,所以这地方以前叫着“伊阙”,据说隋炀帝想把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的时候,登邙山以察地形。当南望伊阙,见这边地势雄伟,便叹道:“岂非龙门乎?”皇帝老儿亲口一开,于是便正式改名叫龙门了。
不过李清还知道民间传说的“鲤鱼跳龙门”,就是来源于这里了,相传那时候龙门山与香山浑然一体,并未给凿开,伊水给挡住了,鲤鱼游不过去,于是有的便跳,这一跳过去,随风,居然化身为龙;当然绝大多数还是跳不过去的,所以黄河鲤鱼头上都有个黑斑,据说就是当年跳龙门给摔的。
这故事早已经流传,连李白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不过李清来龙门可不是为了吃这没变成龙的鲤鱼。
李清对宗教没什么兴趣,他认为宗教无论怎么说,本质都是愚昧的,不过,宗教里确实还是有很多好东西,比如,他想看的这个龙门石窟。
许是本朝重道而不重佛,龙门这已见不到唐朝盛极时的僧侣万数,摩肩接踵。伊水两岸蜿蜒二里多地的大小石窟,气势非凡,连本对上这来有些不大乐意的杨家兄弟也是肃然,李清也没和他们解释为什么要上这来。
何用说?这世界真正的好东西,无须多费口舌去渲染的,你只要看见,必定会被吸引,被震撼,就如同杨家兄弟的脚步,都是变的小心翼翼,没有平时那种昂首阔步的气势了。
李清带着若英直接去了奉先寺,他没象若英那样一到便虔诚的拜下去,不过也没阻止若英,其实李清心里这腿早就弯了下去,他要拜的不是佛,而是奉先寺的这尊卢舍那雕像。
或许一个民族,真到了俾睨天下的,才会显得这般从容恬淡,自信而又随和,惟我独尊的气势用笑容来展现;唐朝远没有宋朝这么富有,文化这么璀璨,但一个王朝,即便文治到了顶端,也需要有武功,这样它的臣民才会有那么一种自发的豪迈感,这样,中国人才永远的记住了汉唐,似乎宋朝总缺了那么点东西,让人遗憾。
这卢舍那似乎就代表了盛极的唐朝,空前绝后,舍我其谁。
李清静静的坐在台阶上,并没有向若英多说什么,他没告诉若英这是他最喜爱的雕像,没告诉她当年李清第一次看见这尊佛像的时候,居然心里是想哭;有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去感觉的,多说无益。
夕阳下的卢舍那比李清后世里看到的,更具神采,一是并没象后世里那么残缺,二来雕像身上的金身还大致完好,余晖下更是金碧辉煌,光彩照人。
卢舍那两旁,是弟子迦叶,年迈而严谨持重,阿难年幼而睿敏虔诚;菩萨文殊、普贤都是头戴宝冠,身佩璎珞的,特别是薄衣贴体,衣裙飘举,大有唐代画家吴道子“吴带当风”的架势。
两边的护法天王身著甲胄,手托宝塔,与其他佛像一起,象拱卫帝王一样的侍立在卢舍那两旁,李清觉得这哪是佛寺,分明就是唐朝的庙堂,卢舍那据说就是按武则天的摸样雕刻的,如果真是这样,也不负唐高宗为她神魂颠倒了。
刘叔想是来过这里的,见李清并不不拜佛,笑嘻嘻的指着护法天王道:“公子既不礼佛,然到得此处,亦需尽些礼数的,莫若去抱抱那佛脚,也不虚此行。”
果然,李清近前一看,这天王脚脖处,乌黑油亮,想是人摸得多了,李清摇头笑笑,佛都云求人不如求己,抱人家大腿,又顶得甚事?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