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
大家跟在谭晓飞的后面下了河堤,迎面就是一户人家后院的篱笆。
“这就是花红旗家,第二家是桂子家,第四家就是花三妹家。”
花三妹家掩映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之中,看不见屋脊,也看不见院墙。
“花家村有多少人家?”
“七十多户人家,花家村是一个大村子。”
“花家村,花家在这里是大姓吗?”
“是的,郭家也是大姓,另外还有几个小姓。本来是两个村子,一个是郭家村,一个是花家村,农业合作化的时候,上面把两个村子合在了一起。”
“花家村的房子,好像比我们一路上看到的房子要好许多。”郑峰道。
“解放前,花家是这一带有名的大地主,方圆几十里的土地都是花家的,包括泗水河西边的土地,都是花家的。要不然,花家怎么会有祠堂呢?”
“花家是什么成分?”
现在的年轻人对“成分”这个词比较陌生,在文革和文革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所有人都指望成分活呢。
“花家的成分是地主,旁支被化成了富农。”
“正支是哪一家?”
“花长松这一支是正支,成分是地主,花半仙家和其他人家是分支,成分是富农。”
“哪一家是花二麻子家?”
“村子中间,房子最高,院子最大的就是花二麻子家。”
“既然都是地主,为什么花长松家只有三间破草房呢?”郑峰望着花长松家周围茂密的树林道。
“详细情况要问郭队长。”
穿过一片红薯地和一片高粱地,前面就是一片杂树林,杂树林的东边就是芦苇荡,芦苇荡的中间就是花家大塘。
走到杂树林的深处——大概一百多米的样子,眼前出现一座石桥,石桥是用石墩和石板铺成的,桥面上面有栏杆,大概是因为时间太久的缘故,石板和石板的连接处有一些破损,石板上面有一些凹凸,还有一些车辙印,桥下有五个石墩,南北两岸各一个石墩,河水里面有三个石墩,石板就是搭在石墩上的,石墩与石墩之间的距离大概在三米左右,桥下是平静的河水。
石桥西边两百米处就是泗水河,桥的东边就是芦苇荡,因为芦苇挡着,所以看不见花家大塘。在芦苇的深处,停着一条木船。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novelhub.org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